中国冷链物流网

从预制菜,看未来餐饮发展新趋势

时间:2023-01-04 08:17:48来源:food栏目:餐饮美食新闻 阅读:

 

说起最近餐饮的热门话题,无论是行业协会,媒体新闻还是股市融资上,预制菜风头一时无二。面对突然袭来的疫情,预制菜成为一个不错的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预制菜破圈了,预制菜成了人人口中的“新风口”。

与此同时,新的疑问来了。预制菜风口会持续多久?堂食恢复后预制菜是否会退水?预制菜应该选择哪个菜系?预制菜行业情况怎么样?未来预制菜前景几何等等的问题困扰着我们。

每个现象级风口背后有着无数的隐藏原因,我们往往立刻找到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错综复杂难一言断定。预制菜的火爆在许多人看来是疫情推动的,疫情是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预制菜本质是——城市化发展需求和人群需求的外化表现之一。

这种表现是长时间演变和骤然事件共同推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亚面透过预制菜这一热门话题,谈谈现象的本质与根因,一窥未来餐饮行业的趋势。

在解剖根因,浅谈趋势之前,让我们先回归预制菜的源——预制菜是什么?

顾名思义预先制作的菜,用现在的制作标准定义,预制菜是通过标准化中央厨房集中生产,科学包装,采用急速冷冻技术保存的菜品。但大部分人对预制菜的看法依旧停留在以前的观念,认为预制菜是隔夜菜,预制菜是标准菜,预制菜等同于不新鲜。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我们去菜市场买菜喜欢挑鲜活的鱼、新鲜的菜、当天宰杀的肉、新鲜饱满的水果,“新”“鲜”是刻进中国人DNA的选择标准,而预制菜听起来一点都不新鲜,预先制作的菜怎么会是新鲜的!

预制菜不符合我们爱吃“新鲜”的饮食习惯,这一饮食习惯使我们对预制菜天然带有偏见。

传统生活中食材的新鲜一般指活着的、现杀的、生产没多久的、日期较新的,“新”有了,但真的“鲜”吗?食材经过了漫长的运输过程送到我们手上,中转运输的节点越多意味着转手的次数越多,环境复杂给食材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就像一堆人挤在一个小黑屋里,活着是活着,有没有活力属于另外一个问题。

而冷链技术的突破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新鲜”的概念。

随着技术突破,尤其是前两年的冷链速冻技术普及,大量冰鲜、生鲜、活鲜的食材在市场流通,反之传统意义上的新鲜食材不一定真的新鲜。

举个例子,鱼从饲养鱼塘捞出就采用急速冷冻,也就是鱼的时间被冰封锁住,之后经过漫长的运输冷链送到消费者手上,对我们来说时间正常流逝,但鱼的时间依旧停留在出鱼塘后,这是在技术突破后的新鲜,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鲜。

那么预制菜为什么会被当做新风口?

根因一:城市化更注重效率——高速城市理应追求高效商品

预制菜起源于美国,图为40年代美国街头1940年—1950年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纽约成为最大的国际金融交易中心,以纽约、洛杉矶为首的第一大都市不断吸引外来人口汇聚,刺激速冻类预制菜食品增加,复合增长率达35%以上,美国城市化率达到58.5%。

1950年—1970年二战婴儿潮一代逐渐走向成年,人口持续增加带来大规模消费需求,加上汽车与住房消费受到资产不断增值的刺激,美国人从城镇规模迁移到大都市,美式快餐巨头纷纷成立,麦当劳、肯德基,预制菜标准逐渐建立,年复合增长在10%左右,城市化率增加到73.6%。

1970年—1990年预制菜渗透大众消费市场,行业增速趋缓,年复合增长稳定在1.5%左右,美国都市圈不断扩大,城市化率达83%。

不难看出,随着美国的城市化率提高,预制菜增长速率提高,城市化放缓,预制菜增速趋缓,城市化与预制菜增速呈正相关。城市化是为了创造1+1>3的收益,不可避免地要求城市人分工合作,在各自领域提高效率。效率正是预制菜产生的重要原因,与其说是预制菜选择城市,不如说城市效率选择预制菜。

美国城市化与预制菜复合增长率趋势对比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亚面整理增量发展于日本,图为50年代日本东京

美国人在人文、饮食、习惯上与中国差距较大,我们经常说日本是亚洲发展先锋,近代中国在城市发展,人文习惯,消费人群上与日本相似,相较来说日本预制菜发展对中国预制菜的借鉴意义更大些。

日本城市化率为93.2%达到世界之最,城市人口密度高,以东京为代表的大城市吸引无数年轻人。以人口数量、城市面积和汽车保有量为衡量尺度,东京人口密度大约是北京的5倍。在日本超市和便利店随处可见,预制菜包括速冻和冷藏保鲜需求量较大。

1950年—1970年,日本以家庭为消费单位,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现代化商业发展,日本政府大力扶持物流冷链,刺激冷冻食品需求猛增,冷冻食品收入复合增速在45%以上。

1970年—1990年,日本经济腾飞,消费单位由家庭转向个人,单身人群增加,女性外出工作比例提高,食品工艺进步加快了预制菜的BC端渗透,行业复合增速达到9%以上。

1990年至今,少子+人口老龄化,单身人口增加导致家庭烹饪习惯改变,对家庭厨房降低烹饪难度需求增加,致使预制菜消费在日本人均消费攀升至人均11.04kg。目前预制菜在日本餐饮市场渗透率高达60%,日本预制菜行业成长起B端、C端持续增加并稀释B端份额的现象。日本城市化与预制菜复合增长率趋势对比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亚面整理

中国预制菜C端规模与美国、日本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立鼎产业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预制菜C端销售额为66.9亿美元,仅为日本同期水平29%,美国同期水平15%。

日本在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的人口模型与现在的中国相似,新生儿少,50岁以上人口多,中间人口其次的菱形人口结构。

日本90年代人口vs中国20世纪初人口

同样的,我们在消费习惯上与那阶段的日本相似,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从追求名牌到追求舒适、简单、休闲的品牌;从崇尚欧美向往都市,到文化、意识觉醒;从集中到分散。

人口结构主导消费结构,城市化促进效率化发展,随着中国单身人口增加与城市化率的提高,人群需求发生变化。

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与乡镇大不相同,亚面在研究预制菜消费人群画像时,发现一个频繁提到的词——懒人,“懒人”“懒人经济”是绕不过去的词。大多数讨论画像时都会引用结论作为佐证,但我们在讨论懒人经济时,更应该去探究是什么推动了懒人经济?为什么诞生了懒人经济?以及懒人经济的主要群体是谁?懒人经济代表什么?

根因二:懒人经济哪里“懒”——效率工作,便捷为先

知萌咨询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调研各年龄层的家务技能,六成的90后认为自己是不会做饭的,九成的00后认为自己不会做饭,不会做饭的比例按代际的递增而增加,也就是越是年轻人,厨房烹饪技能越差。在城市发展越好的地区,年轻人的厨房能力表现越差。

数据来源于知萌咨询《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

城市的高度发达往往意味着生活节奏快,交易频次多,工作效率高,尤其在超一线、一、二线城市。在淘宝发布的懒人消费数据中,发达城市在“懒人神器”的使用率和购买率上远高于高线城市,越来越多的“懒人神器”代替人力劳作,越来越多的新兴商品提高生活便捷度,这些“懒人神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生活的便捷和效率,以满足高效工作的需求。

懒人经济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诞生,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城市人的工作效率与生活便捷,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居民对懒人神器的接受度更高。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90后以及Z时代年轻人正是“懒人”一词的代言人。

是年轻人懒了吗?

不,是他们将学习生活技能变成学习工作技能。

“懒人经济”并不是懒人推动的,因为现代人把技能集中在工作上,生活技能缺乏磨练,随着经济发展,他们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同时,90后、95后的成长背景注定了他们在便捷和效率的要求远远高于前几代人,故而有了懒人经济的诞生。

生活在城市的人群有了效率的需求,才有了预制菜,即使没有预制菜也有其他代替品。

根因三:食物钝感激活新趋势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们获得经济发展动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每年都有无数新的高楼、新的商场、新的景点,城市的建设是旧事物褪去,新事物重建的过程。新旧交接之际,我们对食物慢慢有了钝感。

小时候的老商店街的美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仔细想想现在餐饮店的特色地方小吃都是在那时候有的。老店逝去,就意味着这条街这座城的历史也随之遗失,新店无以为继,新的年轻人找不到代表家乡的味道。

老街:江苏昆山千灯古镇

看过一个简单的调查,现在带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店一部分在还原过去的口味,一部分在旧口味的基础上创新口味,或者更换食材。店里装潢、餐具、服饰等极力还原当地的特色,营造出你回家的感觉。没有家乡记忆的人,怎么回忆起家乡的味道,这些菜系在消费者眼中与泰国店、日本店、法国店没有区别,都只是菜系的选择罢了。

食物逐渐失去了与消费者的情感纽扣。

在一个关于人们对食物欲望的调查,现在越来越多人不关心吃饭。受访人经常有“感觉吃饭好麻烦”“随便吃一点就好了”“一会再吃吧”的想法。

现代生活中不管是便利店、餐饮店、快餐店还是路边摊,甚至在火车上,随时随地都有吃的东西。食物多种多样、取之不尽地摆在你的面前,每天都有无数的选择,反而降低了人们吃东西的欲望。

夜市

食物随时可以满足,反而让人食欲减退。

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在信息社会中无法同时处理大量的信息,只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浏览。这些多余的信息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它们被制造出来,无时无刻地给我们施加巨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对信息产生钝感,饮食亦是如此。我们时常受到异常大量的食物刺激,于是我们很难维持正常的饮食生活,除了受到饥饿影响,漫天的食品信息对我们的刺激更大,食物满足我们的欲望却不能给我们提供幸福感。

有了钝感,让我们思考以后食物要继续现在的路吗?或以口味为主,发明大量猎奇口味,还是饱腹为主,量大食多呢?都不是,老路走的人多,新的路线亟待开发,在我们看来未来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

趋势一:重拾情感纽带

食物在不同时代有不同需求。食物不足的年代,填饱肚子都成问题,食物给人带来最大的幸福感。在物质富足的年代,随处可见的食物时刻刺激我们的味蕾,但食物却不再带来幸福感。

食物满足与幸福感割裂开来。

我们有进食需要,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会自发追逐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有可能是负面的。2015年之后吃播异常受欢迎,大量颜色鲜艳的食物给观众刺激,吃完所有食物给观众满足感、控制感。因为我们对食物有需求但又不希望承当暴饮暴食的结果,食物就成了观众与主播间的纽带,但这种纽带易碎、不可修复。

食物刺激:吃播

在食物设计中,食物变成了温和的情感纽带。进食时所经历的一切味道、气味、触觉、嗅觉、视觉都会成为你对食物的记忆,这种体验被称为多感官感知体验。其实我们很早就接触过食物设计,小时候我们吃辣条的时候,会不自觉想起下课路上同学的嬉笑声,夕阳洒在路面,同学七嘴八舌的开玩笑,充斥着笑容的脸庞,路边的尾气,街边小店的风扇声,这画面经过多年依旧印刻在我们脑海里,想起来总会会心一笑。

这就是食物设计想带来的,重拾情感纽带。

未来的食物将被赋予更多社会属性,变得更加全面,细致,调动多感官,链接消费者情感纽带。

食物设计

趋势二:食物的效率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节奏日渐加快的现代,总有一段时候、一部分人想要快速解决就餐问题,预制菜的爆火就是其中一个缩影,需要预制菜吗?不,需要效率。

城市夜市调查显示,炒饭、炒粉、烤串、卤味、臭豆腐、炒酸菜、鸡架、海鲜拼盘等食品备受消费者欢迎,这些食物都有制作快速,便于携带的特点,往往受1—2人逛街的群体喜爱,而4人以上群体出行偏爱大排档、烧烤、餐厅等地就餐。

夜市 大排档

兴盛不衰的夜市是一个充分体现效率是多么重要的样本场所。

预制菜的模式是未来人群在追求效率模式下的解决方案之一。当消费者有产品需求时,外出就餐对于他们是多余的社交活动,一份外卖,一杯泡面,一包预制菜远比在外就餐方便。反之,有服务需求时,享受就餐氛围,朋友互动交流的能进行社交活动的餐饮门店是较好的选择。

面对日渐复杂的复杂的环境,更应多观察多思考,每个现象的背后都有无数原因推动,找根因的路漫漫难寻,转变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多角度洞察。

亚洲吃面公司是一家新一代品牌创新咨询公司基于新时代下年轻人吃喝玩乐生活方式,联合文化创意产业优势用创建多面形式的品牌与活动来连接城市新族群创意与生意的非正常形态组织更多案例搜索公众号:亚洲吃面公司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绿色发展极端气候频发 我们能做什么?

下一篇:预制菜是猪狗食?双重迭代下服务行业的几大趋势

相关推荐
  • 逮虾记果蔬鲜虾饼空气炸锅食材虾仁儿童早餐
  • 爆卖上万盒!家宴火锅开创者川娃子大犇牛油火
  • 打造“传统饮食文化+现代科技”的中国样本
  • 预制菜5项大奖出炉,华鼎供应链荣获“最具竞
  • 新春将至,锅圈食汇预制菜持续升温
  • 餐饮怎么做?难做?没搞懂这5点,千万别做餐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