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冷链信息化,迎难而上的“新基建”

时间:2023-01-02 19:49:40来源:food栏目:冷链新闻 阅读:

 

20%-30%。

这是我国果蔬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率, 肉类和水产品的流通损耗率分别为12%和15%,远高于西方国家的5%。也就是说,每年约有1.3亿吨的蔬菜和1200万吨的果品在运输中损失。究其原因, 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冷链运输让物流、商流与信息流无法连接、整合与交互。

当我们还在为损失的上亿吨果蔬而感到惋惜时,一些行业已经为这个问题焦头烂额了许久。

“冷链企业违法犯罪,相关机构营私舞弊,监管人员严重失职失责”。2021年12月4日,大连市发布的这条新冠肺炎疫情消息引人注目。当疫情突发,冷链企业却无法提供准确的产品溯源信息,疫情传播的源头与链条得不到有效监控,最终导致疫情大范围扩散。稍有不慎,无法做到“全透明”冷链流通环节的冷链企业就会成为疫情传播的“千古罪人”。

冷链流通环节中信息的缺失与监管的疏漏,已成为压在冷链园区心头的隐形大山, 倒逼着冷链行业进行信息化的升级变革。

冷链信息化,道阻且长

“以前用货车+棉被,板车+毛毯的方式完成‘冷链’物流运输,很多冷库依然在用手写单据的方式进行管理,货物的出库、入库等数据难免有疏漏。冷链信息化可以帮助传统园区借助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技术让园区和冷链物流都变得智能”。一些冷链园区对信息化表示了认可与期待。

由于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法进行实时信息整合、资源协调和风险预警,制约了冷链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冷链”的信息化发展路径已现实可 行, 与此同时,已有园区开始探索智慧化的可能性,试图让这个传统行业走向数智化。

最早进入冷链物流领域的大多为民营企业,但他们各自为战,操作规程、数据格式和标准规范五花八门,这导致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因此信息化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譬如顺丰、京东等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大型物流企业,冷链信息系统及设施都较完备, 但更多的是信息化意识淡薄、装备水平偏低的冷链物流企业。

退一步讲,即使企业有信息化需求和意识,技术上的屏障和壁垒也会迫使他们望而却步。

冷链物流监管需要覆盖从生产到消费全流程的各个环节,对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数据传输效率要求很高。 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是冷链物流中信息采集传输能力的基础技术。掌握5G通信、定位导航和物联网技术等高精尖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对路径、环境、车辆和货物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为监管和溯源提供数据资源。

然而大多数冷链物流数据采集过程中还是存在大量手工采集方式,瞒报、漏报、误报等问题时有发生,难以实现全流程的精准管控,导致监管信息不透明。

另外, 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制约冷链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一。

此前我国已出台了大约300多项涉及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缺少针对冷链设施设备建设、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已有的标准多为区域性、单品类商品的标准,即使是同类货物在不同地区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尚未形成全国统一、品类齐全的冷链物流标准。

在标准和法规尚待健全的“空窗期”,由于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和协调推进难度大,造成相关标准发布后推广效果不理想。再加之相关物流环节信息的传输不畅,信息技术应用不成体系,缺少有效的监管抓手,产品在冷链运输途中存在延误和断链现象并不稀奇。

不过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的全流程、全环节、全场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这将推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进一步制定。

综上所述,要攻克冷链行业的信息孤岛困难重重,但庆幸的是大环境正在向好发展, 可以预见,冷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在未来几年里呈飞速发展态势。

信息链贯通了,一切就通了

目前,冷链产业的“链”由冷链物流企业、冷藏车生产企业、冷冻产品生产商等构成,需要各方通力配合才能保证整条冷链的畅通。毕竟相互脱节的信息化就好比一条从中间被截断的水管,无法做到贯穿始终。换句话说,一条没有贯通的信息链,再华丽也仅仅是摆设。

12月初, 冷链行业内发生了一件事:冷链科技生态平台前海粤十获得了一笔高达3.9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资料显示,前海粤十是一家智慧冷链产业生态服务商,为冷库行业客户提供生鲜冷链供应链全链条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一直以来建设的正是“一条贯通的信息链”,力图打通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信息壁垒的全方位冷链信息化。

事实上,前海粤十的实力在得到社会和资本的广泛认可之前就已经显现。

前海粤十联合华为、华商设计打造丰大元洪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大数据指挥中心

去年7月,福建省重点企业丰大集团就福州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的整体数字化建设项目与前海粤十签约,这将是全国最大的冷链基地,而它的信息化建设是前海粤十一手操办的。 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竞标中脱颖而出, 得益于前海粤十卓越的冷链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平台,以及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冷链信息化管控能力。 一站式智慧冷链信息化解决方案能够让园区实现冷库、商户、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的互联互通,巩固固有产业园区的优势,帮助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成为全国最大且最智慧的冷链基地。

前海粤十不仅赋能传统冷链园区, 重视生态合作,与小米、顺丰、华为等全球500强企业进行强强联合。 依托这些规模庞大的客户体系能够多维度、立体的收集冷链供应链各个节点信息,前海粤十的两个生态建设在不断地壮大与完善。

前海粤十通过其一直以来构建的冷链智慧生态+冷链金融生态,与小米合作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打造了东疆数字金融一体化平台,有了“互联网+”思维的加持,东疆保税港区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个环节将被全面打通。与顺丰集团合资成立顺链科技,共同建设冷链物流互联网平台,将供给端与消费终端的数据实现了贯通,让商家使用到更优质更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有保障的食品。

不仅如此, 在疫情反复无常的两年里,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寻求冷链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最佳解决方案。 前海粤十顺势而为,抓住机遇,为各地区的冻品监管平台与冷链数据中心的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已与深圳、上海等地区相关政府部门达成深度合作。

据了解,前海粤十已布局全国200多条干线运输线路,签约合作800余家冷库,遍布7大区域,服务商户11万+,共计冷库容量2800万吨, 信息化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 真正打通了全国冷链产业流通的“硬瓶颈”,并取得了行业内外的多项荣誉。

激流勇进,是唯一的方向

推动冷链产业的信息化发展,不仅仅是一台冷链车,或者一个冷链园区的问题,而是要整合从“农田到餐桌”的流通全过程信息, 前瞻性的洞察及冷链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机遇,二者缺一不可。

前海粤十 多年来重金投入技术研发,换来的是显著的科技创新成果。 其团队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获得了80余项知识产权。同时,其研发的软件架构十分灵活,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开发。

前海粤十供应链管理云平台界面

据了解,依靠“一个云平台、两大服务体系、十大服务板块”即供应链生态云平台和冷链金融生态、冷链智慧生态两大服务体系,前海粤十开拓了冷链冻品金融交易中心、冻品供应链金融、冷链产业融资租赁、冷链供应链管理、冷链B2B电子商务平台、冷链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冷链智能园区管理平台、冷链物联网管理系统、冷链物流车辆管理系统、冷链新能源节能等十大主要服务板块,力图在产业升级的激流中加速前进。

冷链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既要求企业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对冷链物流流通中的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还要求打通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冷链物流的各环节的降本增效。冷链信息化建设难度可见一斑,尽管如此,前海粤十从未退却,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持续深耕冷链行业。

冷链大时代,未来已来

若只把冷链信息化当作冷链行业的变革升级,或许有些狭隘了。实际上,冷链物流包含了从生产、检测、存储、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的所有环节,这些环节的参与主体众多,关乎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也就是说,其实 冷链产业的信息化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尤其疫情发生以来,冷链物流在保障农产品食品流通、医药产品流通、战略储备等作用凸显,也对冷链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用一个类比, 未来的冷链产业数字化建设,就像5G基站建设一样会成为国民基础设施。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100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世界先进水平。这将是快速增长的万亿级增量市场,吸引大量资本不断涌入。

过去几十年里,食品安全从吃饱到吃好,冷库和冷链经历了从无到有、先冷后链的发展,冷链的发展建设对整个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无出其右的。也正是因为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等因素促进我国冷链信息化市场的持续扩张与行业不断发展, 在“内需+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们正在迎来冷链信息化的大时代。

在变革与机遇中,利用新技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政策法规要求,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冷链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冷链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大趋势。

未来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冷链物流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打开,冷链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上升到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 冷链数字化和数字化冷链必将形成冷链产业的新格局,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由之路。

推进疫苗冷链配送系统建设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是今年梅县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梅县区按照广东省疫苗冷链配送系统建设标准,共投入1000多万元,对疫苗冷库进行升级改造和设备更新,完善各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后补式冷库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梅县区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主任侯杰向笔者介绍,疫苗从厂家冷库出库,到进购一方接收,必须全程冷链存储、流通并严格监管。疫苗的保存温度是2℃到8℃,如果低于2℃或者超过8℃,系统会发出智能报警,区疾控中心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收到短信之后会马上派人过来查看,并对冷库进行维护和维修。

区疾控中心在每个月底为梅县区19家预防接种门诊和4家产科配送疫苗,根据他们的计划扫码出库,冷链装车,途中冷链车也有温度记录,将疫苗送到每个预防接种门诊后,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厂家、品牌还有全程温度进行查看、签收。

笔者在石扇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看到,候诊区、接种室、处置室、冷链室、观察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大厅内自动取号、排队和叫号功能贯穿始终,引导家长按照服务流程完成预防接种,实现了预防接种全程数字化服务。

“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以保证我们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全过程数字化可追溯,为辖内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保障群众预防接种安全。”石扇镇卫生院院长卜胜勇说。

目前,疫苗冷链配送系统建设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均已完成升级改造工作,进入验收使用阶段。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梅县区将实现疫苗最小包装从进入疾控部门到完成接种全程信息采集、监控、统计和分析可追溯,实现接种对象接种信息智能化采集和全程监测管理,在全区构建起一张规范科学、优质高效、便捷智能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疫苗接种服务需求。

相比普通药物,新冠疫苗对于温度更加敏感,导致物流运作的要求更严苛,其供应链复杂程度也更大。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全面监管和全流程追溯,从而助推疫苗冷链的建设与发展。

在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的情况下,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为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从疫苗生产者到疫苗使用者的全程冷链系统。无论是在疫苗生产工厂、中转冷库,还是医院、接种站等医疗机构,以及中间的运输配送环节,都需要避光、避暴晒和避高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任何一次不当操作和失误都将给疫苗使用效力带来不可逆的降低。为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实现全链条监管,信息化发挥出重要作用。

如果简单地把物流分成仓库与运输,可以发现,哪怕是小企业,也用进销存管理着自己的库存,换句话说,80%以上的企业都知道自己的仓库里有什么。 然而,哪怕是最大的企业,也很难知道自己的货物在哪辆车上,现在是什么状况。 然而,恰恰公路运输几乎是一切商业物流必须经过的环节。

在中国的物流行业,每天五百万辆货运车辆在运行,其中80%以上的业务活动通过电话来调度和监控,通过现金交易来实现完全手工的结算。80%以上的运输活动只有你到了成千上万个没有电脑的调度室里,亲耳去听声音洪亮的调度告诉你,你才知道自己的货物究竟现在在哪里,80%的运费结算过程只有你到了成千上万个业务点,亲手翻动抽屉里的账本和纸条才知道每一笔运输的费用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信息的不对称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不确定性最高、费用最高的基础物流环节没有办法共享跟踪监控信息,没有办法共享结算信息。这个巨大的黑洞只有信息进,没有信息出。

当前,众多物流企业CIO已经逐渐认识到,产业链的延伸以及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定位必须以供应链服务为基准,因为现代物流建设必须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对资源能进行快速整合,以便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多方面达到最优集成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产品(食品、农产品与医药等)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不过,硬件建设只是物联网发展的前端,后端的数据传输、信息处理、智能化业务管理与运营则是整个物流网链条的未来核心部分与价值高端,这也恰恰是推广物联网应用的难点。

一、信息化建设直面挑战

在山西疫苗事件、山东非法疫苗案等陆续发生后,国家对于疫苗安全监管日益强化,并在2019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使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等都受到更加严格的管理。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相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生物制品》附录进行修订,并于2020年4月23日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配套文件予以发布。值得一提的是,该附录已经自202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第59条明确“疫苗生产企业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实记录生产、检验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数据,确保生产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考虑到企业采用实时采集数据的信息化系统记录数据的,其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周期,所以设置了两年的“缓冲期”,即应在2022年7月1日前符合相关要求,如今距离该日期已不足一年,

新修订《生物制品》附录的发布,对中国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提出新要求,也给以疫苗为代表产品的中国生物制品行业带来挑战和机遇。新冠疫情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生物疫苗的需求与供应市场,国药、科兴等多款中国产疫苗连续得到WHO批准并开始出口海外,这也促使中国疫苗企业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从而与国际接轨,比如疫苗出口到欧美必须解决的“产品信息化全流程追踪追溯”的问题。

实际上,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出并广泛接种,我国疫苗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全面监管和全流程追溯。

加强全链条监管,确保新冠疫苗质量和安全

二、国家和地方全面推动

2020年12月30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批准附条件上市,第一个国产疫苗正式附条件上市。

为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对外表示,一方面,需要经过药品监管部门的批签发,对每一批疫苗实行严格的资料审核和实验室检验,确保每一支疫苗是合格的。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疫苗的全链条监管。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已经建设了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基本实现了对上市疫苗的全程追溯管理。他表示:“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和进口疫苗通过自建的追溯系统或者第三方平台实行了全程追溯。”每一剂疫苗都有一个全程追溯疫苗流向的“电子身份证”,疫苗到什么地方、被什么人接种等信息都会被记录。

随着新冠疫苗的广泛接种,各地也纷纷行动,强化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重庆:实现“智管”、“智服”和“智联”

今年1月,重庆市疾控中心对外透露,该市打造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体系2.0版本,统筹推进疫苗管理、预防接种“智管”“智服”“智联”工作,实现疫苗管理全过程可追溯。在“智管”方面,重庆以疫苗电子监管码为核心,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协作、内外顺畅的疫苗管理大数据中心,包含各级单位、工作人员、冷链设备、疫苗流通、冷链监测和接种服务等数据,实现了疫苗流通使用、冷链实时监测、疫苗全程追溯、业务指标实时评价等功能。

据重庆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全过程扫描疫苗电子监管码进行核验,可有效杜绝不明来源疫苗、过期疫苗、问题疫苗的流转和使用,全市年均1000万剂次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安全有序。借助物联网、GPS等技术,重庆还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和疫苗温度的自动采集、实时监测和主动预警,提升了疫苗冷链信息化保障能力。

在“智服”方面,重庆市疾控中心建立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预防接种的档案查询、在线预约、自助建卡、接种通知、入学接种证查验、咨询指导等服务。在“智联”方面,重庆按期实现了与国家疫苗追溯协同服务平台和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网络连通、数据对接,成为率先实现正式对接的省市之一。

浙江:上线“浙苗链”与“黑匣子”系统

4月14日,浙江省的疫苗全链条追溯监管系统(“浙苗链”)、药品生产智慧监管“黑匣子”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浙江在全国率先构建疫苗全生命周期追溯平台和药品生产智慧监管系统。其中,“浙苗链”系统打破了传统疫苗流通信息只能通过线下信息进行传递,分散存放、无法连接和分析追溯,更无法实现实时监管和调配的现状,用“一码统管、一端查询、二仓归集、三链执行”的系统架构实现了全省疫苗监管流程再造、系统性重塑。

“浙苗链”系统主要实现四大功能:一是过程可溯,包括可快速定位疫苗在流通过程中的冷链状况,实现浙江全省疫苗数据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二是风险可控,系统可自动生成风险信息提供给监管部门,实现全方位监管;三是责任可究,可快速实现对问题疫苗召回数量的精准追溯管控;四是公众可查,可扫码查询疫苗产品信息、流通配送、储存温度情况等。

药品生产智慧监管“黑匣子”建设,按照“一盒管数据、双向管安全、风险可预警、过程可追溯”的要求,借鉴民航“黑匣子”理论,实施药品生产智慧监管“黑匣子”工程,利用药品生产企业自身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安装用于接收存储关键数据的数据仓(黑匣子),从生产源头采集物料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产品放行等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参数,做到关键数据自动收集、数据内容智能校验、风险信号及时预警,逐步实现药品安全非现场智能化监管,推进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

三、疫苗冷链物流要求严苛

与普通药品不同,新冠疫苗对于温度更加敏感,如国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存储运输温度要求在2℃~8℃,这导致物流运作的要求更严苛,供应链复杂程度也更大。

新冠疫苗冷链物流运作要求严苛

在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联合印发的《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技术指南》中,明确提出多项针对性规定,如在“前期准备”环节,承运人在进行冷藏车及设备准备时,冷藏车应配备2套温度记录仪,一用一备,实时记录和传输温度、位置等数据。冷藏车车厢内安装的测温点数量不得少于2个。每台冷藏箱或保温箱应当至少配置一个测温点终端。车厢内温度应能自动调控、实时显示、自动报警和自动记录。自动温度监测设备,温度测量精度要求在±0.5℃范围内。承运人应当建立或接入能够满足药品追溯要求的信息系统。

在“运输环节”的装载前准备阶段,要确保冷藏车的温度记录与报警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温度记录间隔时间不超过5分钟/次,当监测的温度值超出规定范围时,至少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设置温度报警,且能在临界状态下报警,并实现短信等通讯方式向至少3名指定人员即时发出报警信息。在装载阶段,装卸场所环境温度应进行实时监测,温度异常报警时,应立即进行检查,采取措施将温度调控至允许的范围内。在运输与通关阶段,要确保运输过程中应全程实时监测并记录冷藏车辆、冷藏箱或保温箱内的环境温度数据。根据相关要求,向自有或第三方药品追溯管理平台实时传送温度及位置数据。

实际上,以上相关规定还仅仅是针对运输阶段,在仓储、配送等各环节的要求还有更多。总之,能够承接新冠疫苗的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具备整合先进制冷系统、包材系统、温湿度感应传输系统的能力,如涡旋螺杆式并联、主动蓄冷恒温厢体、实时追踪位置与温度、温湿度云数据平台等等,对整个过程的轨迹、状态等信息要能够实时反馈,实现新冠疫苗物流过程的可控、可视和可追溯,在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不可发生冷链“断链”。

四、医药物流企业的探索

为满足新冠疫苗全程追溯和物流运作要求,相关企业都在努力加强冷链仓储、运输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以国药控股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为例,作为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家承担新冠疫苗配送业务的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溯”系统,采用了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覆盖疫苗供应链、疫苗物流作业、全程冷链监控、全程追溯服务等疫苗业务场景,实现疫苗供应链和追溯双闭环。

在其位于上海浦东区的冷库,共存储着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70多种上海在用疫苗。为满足疫苗仓储和作业需求,企业自主开发了自动化扫码流水线、物流作业系统和作业APP,在疫苗入库和出库时进行扫码作业,自动在作业过程中生成追溯信息,确保物流作业准确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物流作业效率。

其庞大而精细的“全溯”物联网管理平台,可显示疫苗冷链监控和物流配送网络的实时动态,对于库内操作是否规范、车辆运送轨迹,以及各环节的温湿度都能够全面了解。不止于此,“全溯”平台连接着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疾控中心、接种单位和物流服务商,可跟踪疫苗从上市许可持有人销往疾控中心,再从疾控中心流向接种单位的订单信息、疫苗产品和批号信息、订单执行过程信息,确保疫苗的合法来源和合法去向。平台提供的追溯服务,可以查询疫苗品种、批号和有效期、使用状态等信息。同时,物流中、接种时都可使用扫码验证,对异常疫苗可以快速锁定,从而保障疫苗的物流质量安全,保证百姓接种安全。

据了解,目前“全溯”平台已实现对上海全市疾控中心、16个区疾控中心、600多家社区服务中心和进入上海的50多家疫苗厂商的全覆盖,从而支持疾控中心建立起完善的安全接种信息系统保障体系。

五、装备和技术企业贡献力量

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疫苗安全储存和运输,必须进行全过程的实时冷链管理监控,对于温度、时间、地理位置、取用操作、封装材料等要素进行全面掌握,而这些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相关装备和技术企业都在积极贡献着力量。

为加强疫苗冷链全过程温控管理,精创电气的物联网系列产品可以实现温湿度检测需求。例如,精创RCW-20系列是一款可嵌套安装冷藏箱的物联网监测产品,内置电池,外含磁铁卡托及预留螺孔,可以随时随地自在安放。通过实时数据监控,可以24小时监测疫苗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变化,同时还具备LBS+GPS定位、现场蓝牙打印等功能。具有多重预警,可帮助企业规避温控风险,广泛应用于疫苗冷链及现场交付过程的温湿度记录。

海尔生物医疗在去年12月研发出用于辉瑞新冠疫苗的超低温运输和保存的冷冻箱,同时根据疫苗长途运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研发出快速迭代专用转运方案,研发出超低温疫苗转运箱,通过采用独特的绝热技术,在不插电的情况下,依靠干冰等制冷剂将-70℃稳定温度延长到25天,打破行业纪录。同时,海尔生物医疗创造出低温冷链技术与物联网融合、加之双制冷系统独立交替运行等新模式,解决了疫苗在冷链运输时温度控制不到位、信息追溯不及时等难题。

澳柯玛在疫苗冷链、超低温制冷设备方面颇具研发制造实力,澳柯玛疫苗箱更是WHO认可的疫苗冷链产品。如今澳柯玛的互联网+全冷链战略,是将原有的低温冷库、大型冷链物流车、电动保温冷藏车、疫苗箱等医疗冷链设备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链条,再借助澳柯玛独创的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ICM智慧全冷链管理系统,用户通过智能APP客户端即可实现对低温冷库、大型冷链物流车、电动保温冷藏车的温湿度、气体成分、故障诊断、远程智能监控和控制及智能配货、管理,未来疫苗冷链借此也必将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艾默生在疫苗冷链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应用经验,可以提供“冷冻专用机组+智能监控系统+货运实时监测”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疫苗生产、配送及医疗终端等各个环节,满足温度可靠性以及温度数据可追溯性的严苛要求。其中,艾默生的灵冻™冷冻专用机组具有四大核心技术,包括柔性涡旋压缩,数码变容量、EVI喷气增焓,智能诊断和IOT物联网技术。

艾默生的冷链集中监控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监测疫苗储存设施(冷库)的温度、湿度。制冷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减小温度波动;设备故障早期诊断处理,避免冷库运行异常,减少宕机时间;运行策略优化,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系统能耗。

在疫苗运输配送方面,艾默生的货运监测系列产品可以实现疫苗追踪可视化。PDF系列温度记录仪可以直接插入USB端口,自动创建PDF文件,以图表和数据摘要形式显示疫苗运输温度变化。GO系列实时追踪仪可以帮助客户实时监测疫苗在运输途中的温度、位置及安全状态等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预测潜在风险,对可能的不利情况做出快速反应。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于疫苗仍有巨大需求,如何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来提升疫苗冷链水平,优化疫苗供应链流程,降低疫苗物流过程中的风险和损耗,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关注的焦点,也是众多企业努力的方向。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十四五”冷链大家谈丨信息化时代,冷链终将抵达

下一篇:信息化助力疫苗冷链建设

相关推荐
  • 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消费”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链专列启运 特色水果“走
  • 餐饮冷链的特点有哪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静宁县威戎新区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 深圳冷库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库仓库出租信
  • 江苏银宝集团举行冷链物流仓储项目专家评审
  • 2023冷库论坛:绿色节能成趋势,冷仓布局正回归
  • 投资15亿元 麻阳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