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冷链“国家队” 丨一带两网三集群,探秘山西“骨干”新高地

时间:2023-09-25 12:54:54来源:admin01栏目:冷链新闻 阅读:

 

原标题:冷链“国家队” 丨一带两网三集群,探秘山西“骨干”新高地

采访对象:王利艳

山西农谷园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注重产地基建打通“最初一公里”

我国冷链市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及医药等领域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冷链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百强企业冷链业务营业收入增长显著。

食品冷链的增长得益于国民收入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叠加餐饮业的发展变革,让中国食品冷链在多重因素与多种模式的共振之下,进入到了升级与转型期。

、分销、零售等各环节始终保持在特定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对医药产品的损耗、污染以及破坏。虽然医药冷链的发展历程较短,但速度较快。社会各个阶层对于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加强,无论是层出不穷的政策支持还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升级以及温控环境的不断提升,都让医药冷链的渗透率与行业标准在不断提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大健康产业的兴起、政策的支持与国家医药的改革都会持续激发医药冷链物流的潜力。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尤显不足,小散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也尚未出现全国性的头部企业。行业的标准化与数字化程度落后,流程多有不规范,在市场竞争中,同质化比较严重。尤其是整体冷链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信息不对称对我国民生物资的保供稳链形成了一定的考验。

一方面,我国的百强冷链物流企业大多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竞争不断加剧,市场利润不断被缩减,而西北与西南等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缺乏。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繁琐冗长,在储藏、运输、分拣等流程中有很多盲点,影响了上下游的衔接,再加上冷链仓储资源的不平均,造成了我国产地与销地的农产品信息不对称,使得用户、种植者和消费者用户很难获取到有效信息,增加了风险,影响了决策。

所谓“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当前我国农产品全程供应链的模式,主要还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导致果蔬等易腐农产品在流进、流出批发市场这个过程中间,会经常出现各种不规范的操作。而农批市场在蔬菜价格、品种、批量和购销渠道上有足够的话语权。这种信息不对称伤农又伤民,始终阻隔着农产品出村的“最先一公里”与餐桌上的“最后一公里”。由于产销不对接,农民即使增产也不增收,利润在中间环节被大部分消耗,极大一部分的农产品只能因为损坏而被浪费掉,造成生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民经济损失。

“最先一公里”是整个冷链运输体系中的基石。采摘后的分级贮藏是农产品后续流通的重要保障,因此冷链物流的前端建设尤其是在预冷方面,需求缺口很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负担不起巨额的成本投入,而企业会因为效益而将目光集中在销地,这也是我国冷链资源东多西少,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农作物产地都在内陆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几乎占据了70%的人口,但却只能分享到30%的冷链资源。农民投入没有效益,社会投资没有积极性,产地的冷链资源及其不足,造成了生鲜冷链产品供应链从产地开始就“免疫力低下”。

所幸,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升级农业“最先一公里”作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建设工程,明确列入“十四五”规划中。为了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2020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80亿元,支持约3.6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持续部署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冷链物流运输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技术装备更新升级、创新运输组织服务模式、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等方面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特意强调要围绕重要流通节点支持建设一批具有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拣分级、初加工、产地直销等综合服务能力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满足产地多层次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只为快速补齐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动商贸、电商、农产品流通等企业产业链向农业生产环节延伸,加强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及加工、仓储、包装、冷链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110个县开展工程建设试点。

冷链仓储展露新局面

无论产地还是销地,作为冷链物流的关键一环,冷链仓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近年来因行业改革受到了较大的震荡。

冷链仓储的建设与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回报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大批量早期兴建的冷库都建在了市区内,存在安全隐患。它们标准比较低,硬件设施陈旧,耗能高。又因信息化水平不足,普遍存在无法正确预计货量,从而面临淡旺季的问题,使用效率比较低下。且管理系统粗放、人才缺失,没有封闭的装卸货平台,更无法提供较多的附加值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并不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冷链物流行业因为需求的爆发正在经历重构与洗牌的过程,而无论是从冷库的整体供应量、还是冷库品质,老旧冷库很可能面对被淘汰或者整改的命运。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冷链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淘汰掉不合规不合法的冷库,老旧耗电量高的冷库,未来按照专业的冷库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

另一方面,《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将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因此要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围绕服务农产品产地集散、优化冷链产品销地网络,建设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支撑冷链物流深度融入“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与国家物流网络实现协同建设、融合发展。

通过冷链物流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的明显提高,冷链物流温度达标率也将全面提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库设施温度达标率跻身国际一流水平。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将显著减少。

菜的重燃,它能够统一菜品品质,让门店的快速翻牌,在减低人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方面表现突出,早就在中国连锁品牌的餐饮店中发展成熟。而在C端,因为能够平衡味道、时间、效率,省去了洗、切、调味等步骤,符合家庭小型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了预制菜崛起的机会。

从大厂到跨界融合,预制菜的热度还在不断攀升。《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餐饮规模破10万亿,预计预制菜渗透率将提至15-20%,其中B端规模预计5000亿,加上C端规模预计7000亿,复合增速13%。而标准化是预制菜的核心,通过中央厨房和高标冷库来保证不同批次的食品成品或者半成品在口感、色泽、风味、质构等各项标准中保持一致,形成足够大的规模,完成大体量的生产。中央厨房按照食品加工的要求制定有 HACCP、GMP 等生产规范,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卫生监管。

由此可见,无论生鲜模式如何衍变,对冷链仓储的吨位、规模和形式等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从冷库的建筑形态、层高、承重、温区等维度来看,可将其分为A、B和C三类。A类是指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和建造的专业冷库;B类是指高标干仓和优质厂房参照专业标准改造成冷库;C类是指传统农批市场和农民仓。其中,A类和B类为高标冷库,C类为低标冷库。高标库已经成为了生鲜产品的主要需求,90%以上的高标冷库用户都是与食品相关领域,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经升至523亿元。

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平衡冷链资源与市场需求,自2020年7月开始,每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都会公布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截至2023年6月12日,包括首批的17个、二批的24个以及三批的25个,共有6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进入了“国家队”。这些基地形成的网络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有效拓展了冷链资源的覆盖范围。

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冷链物流重点企业正在奋起直追,将一改东南部沿海城市冷链基础设施仍然明显领先的局面,缓解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资源被分布不平均的问题。对整合集聚冷链物流资源、优化冷链物流运行体系、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

城市转型看山西

山西省身处我国中部地区,与邻近的内蒙、陕西一同构成了能源铁三角,2022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5642.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0.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840.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61.34亿元,人均GDP位于我国各省经济排位的中游。煤炭一直是陕西省的“标签”,但在为全国输送能源的同时,山西也一直在降低生产总值能耗,向“非煤工业”转型是山西省战略方向的目标之一。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东北高西南低。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 80%。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赋予了山西省农业蓬勃发展的条件,奠定了其成为特色农产品大省的基石。作为,“小杂粮王国”,山西省的小杂粮品种主要有谷类、豆类、麦类、薯类、糜类、茎类、黍类等七大类120余种。小杂粮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小杂粮年产量约25亿—30亿斤,种植面积之广、产量之多、品种之丰居全国之首,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此外,山西省的特色果蔬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核桃、苹果、桃、红枣、酥梨、芦笋、马铃薯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抓住特色、夯实基础,才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配合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实现农产品的功能化、营养化的生态高值农业,将带来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在山西省发改委公布了《山西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聚焦打造京津冀冷链物流仓储基地目标,构建“123”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产销衔接、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内畅外联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面向京津冀、覆盖11市和主要县(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和冷链食(药)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补齐冷链物流上下游短板,高标准建成一批规模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力争将山西建设成为服务京津冀、辐射中部地区的区域性冷链物流和产业循环关键节点。

“1”是“一带”,形成沿大同、朔州、太原、晋中、临汾、晋城等冷链需求集中地区的南北发展带;“2”是“两网”,建设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引领,以区域冷链物流处理中心为节点,服务果蔬、肉禽为主的产地冷链物流网以及服务于城市消费为主的城市冷链物流网;“3”是“三集群”,构建以运城、临汾、晋城、吕梁果蔬主产区为依托的果蔬冷链物流服务集群,以大同、朔州等肉类主产区为依托的肉类冷链物流服务集群,以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依托的高新农业冷链物流服务集群。

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园项目,是由山西农谷园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第一批入选的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2020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2021年、2022年、2023年被省政府列入山西省重点工程。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立足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特”“优”农产品两大核心任务,以“国际视野、世界领先”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农科院)雄厚的科研力量、优秀的人才资源和丰厚的优质产品资源,努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聚力打造全国智慧农产品集散交易和覆盖全省、连接全球的优质农产品贸易新格局,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推动山西农谷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区域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园为中心,以智能化冷冻、冷藏中心为依托,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为纽带,发挥全省农产品重要产地的优势,在满足全省农产品供应的同时,辐射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周边500公里的省市,助力300多万农民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够结合“产业基地+冷链配套”、“基地加工+冷链配套”的发展思路,突出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农业初级产品及农业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先天优势,与冷链物流相结合,打造肉制品、新鲜果蔬、功能食品等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将山西农谷建设成为中部领先、全国一流、技术先进的全球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服务基地和一带一路”重要的冷链物流节点。

作为华北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重要枢纽,该项目将进一步促进山西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再上新台阶,助力山西农谷加快建设山西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充分发挥山西农谷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效用,并发挥战略储备、农产品集散的重要作用。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13.11亩,总建筑面积148749.07㎡,总投资109732.09万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110亩,总建筑面积约77041.70㎡,总投资约54923万元。建设工期为两年(2021年7月-2023年7月)。

1号冷链仓储中心为地上三层冷链仓库,建筑面积为20704.32㎡,建筑高度为24m,结构形式采用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2号冷链仓储中心为地上三层冷链仓库,建筑面积为20897.55㎡,建筑高度为24m,结构形式采用框架/板柱剪力墙结构;3号冷链仓储中心及综合保税库为地上一层自动立体冷链仓库,建筑面积为10483.8㎡,建筑高度为18.80m,结构形式采用门式钢架结构和钢框架结构,1#共享加工中心为地上二层食品加工车间,建筑面积14915.93㎡,建筑高度为16.9m,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智慧供应链数据中心为地上五层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为9175.81㎡,建筑高度为24.45m,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建成后,总体库容可达约5万托。目前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2023年10月1日投入使用。

聚焦于冷链化、信息化、业态多元化,山西农谷冷链物流基地将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冷链物流体系。届时基地将成为拥有山西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北方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和电商等多重功能的大型冷链物流基地。并通过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升级,发展一批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服务商,为农副产品的销售与配送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设施,实现产品的有效供给,完善山西农谷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山西农谷冷链物流基地,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储存、自动化分拣、包装严格控制时效,根据仓储信息、运输信息、配送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实现生鲜农产品订单制配送,冷链配送到冷柜,使部分品类为“零库存”,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和采购降低物流损耗。

建成后,园区“1+2+4—一标杆、两平台、四基地”的定位将得以实现,立足山西、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成为山西省冷链物流行业的标杆工程,设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和品牌孵化平台,打造集国际冷链产品集散基地、全品类农产品冷链仓储基地、多业态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化智慧冷链物流基地于一体的现代智慧型冷链物流园区。

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项目建设接近尾声,整体来看标准高,基础设施有很大提升。但所在位置距离太原市、晋中市约40公里,发挥功能不足;周边有农产品加工园、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产品尚未形成产品集聚,使项目招商进展缓慢。还有待于发掘可使用城郊仓储大仓的客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引导。

从宏观来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冷链物流网络的组织核心作用,延伸冷链物流服务的网络,加速城乡冷链基础设施的发展。骨干网络经营网点、仓储物流配送设施的搭建,能够促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强化县域物流配送中心集散中转、仓储配送功能,整合和集聚乡村冷链基础设施,填充冷链网末端网点,打通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逐步形成全程不脱冷的冷链物流闭环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各大基地在关键环节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方面能够先行,也更加关注标准及管控体系的实施落地效用,可以优先形成标准管理架构,打造行业良性的经营环境。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农产品精加工环节的梳理和搭建,增强农产品供应链的赋能,降低链条损耗。

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园负责人表示,在这个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的时代,多样化、新鲜度、营养性等健康生鲜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大,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带动了消费升级下的冷链物流缺口的也在持续扩大。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不仅能够发挥支撑经济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顺应物流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构建冷链物流园区,构建“数字冷链、绿色冷链、智慧冷链”的物流体系,形成物流体系上下游集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食品安全和民生保障功能,延伸产业链价值,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还能带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农产品聚集程度,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形成整批集采优势,切实在冷链物流供应链上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但值得关注的是,资本都是趋利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闲置。因此在政策的引导下,还需要市场发挥作用,以市场来引导,理性投资,充分发挥骨干网络重要节点的作用。

-END-

Cold chain

热点聚焦

精彩

文章

点击

查看

公益研修丨2023“冷链食品全程防控和追溯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

独家报告丨2023年1-6月冷藏车销量及市场情况分析

秦玉鸣:相向而行 · 聚力发展——中部地区冷链物流发展分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山西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下一篇:农发行大同市分行 助力山西北肉冷链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

相关推荐
  • 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消费”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链专列启运 特色水果“走
  • 餐饮冷链的特点有哪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静宁县威戎新区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 深圳冷库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库仓库出租信
  • 江苏银宝集团举行冷链物流仓储项目专家评审
  • 2023冷库论坛:绿色节能成趋势,冷仓布局正回归
  • 投资15亿元 麻阳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