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冷链到底在运啥?果蔬,奶类,肉类,速冻、水产品........

时间:2023-01-02 20:09:47来源:food栏目:冷链新闻 阅读:

 

农产品冷链的需求主要可分为五类: 果蔬,奶类,肉类,速冻食品及水产品 。下面从每个品类的供需情况出发,分析实际可用于冷链运输的消费量大小及适用运输方式。

总消费量: 6600 万吨 冷链:2000 万吨  冷鲜肉、冻肉   冬季为旺季:集中度较低散养为主,消费也分散: 冷鲜肉(公路);冻肉(公路、铁路)

肉类

每年消费肉类约8000 万吨,在如此巨大的市场容量下,鉴于肉类在食用上的时效性需求,我国肉类消费的市场结构以及居民消费习惯对我国冷链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供给:生猪散养为主,中等规模养殖场是未来趋势;屠宰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于沿江沿海地带,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部分粮食的主产区。根据我国2010 年的统计数据,长江流域占比超过40%。华北地区占比超过20%,东南沿海地区占比超过15%。

生猪出栏量方面,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均是出栏量大省,具体出栏量情况如下

养殖角度而言,我国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低,具有小农生产的特点。在养殖场年出栏规模上,我国与美国相比,年出栏量在50 头以下的养殖场的出栏量占到总出栏量的39%,美国则只有1%,而年出栏量在5 万头以上的养殖场的出栏量占到总出栏量的1%不到,美国统一指标则达到了近56%

虽然生猪养殖业的集中化、工业化程度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规模化是大势所趋——散养户生产成本较高(主要是人工成本高),防疫水平较差,且由于对市场情况不甚了解,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差,在每次猪周期底部都承受了很大损失,逐步退出市场。

尽管如此,由于自然条件、政策、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我国生猪养殖业达到或接近美国的规模化程度可能性不大,预计中等规模的养殖场将是发展趋势。原因如下:

中国人消费习惯上更倾向于热鲜肉,而热鲜肉的运输半径相对冷鲜肉以及冷冻肉都要小很多,因此多地区的中等规模养殖场更符合这一消费习惯;

美国玉米生产集中在中部“玉米带”附近,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猪养殖互相支持,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且中部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反之,我国多数地区不具备投资超大型猪养殖场的基本条件,或投资成本很高;

我国生猪养殖政策相对更偏向于中等规模的养殖场。

生猪大县奖励政策:2007 年中央财政下拨15 亿元,对全国253 个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2008 年奖励计划增至21 亿元,这253 个生猪调出大县出栏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2007 年中央投入25 亿元支持10791 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2008 年继续安排25 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主要支持年出栏500 头~10000 头的养殖场。

从美国的经验看,城市化的进程、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产生的叠加效应,使得农村人口急剧下降,而人口下降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自动化、大型化的发展。随着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农村青壮年择业观点也出现了显著改变趋势,或将推动生猪养殖业集中度的提高。

猪肉冷鲜肉及冷冻肉占比很少,冷链长距运输需求小

我国猪肉分为鲜肉及冻肉,鲜肉又分为热鲜肉和冷鲜肉。其中冻肉占比非常少。

冻肉中,分为两种,一种是海外进口。这种肉类并不多,主要以西方人不吃的猪肉内脏以及猪头肉等为主,通过海运到达珠三角地区,进而进一步进行加工成为熏肉、卤味等,并无长距的冷链运输。另一种则是双汇、雨润的冻肉运输,这些运输的大多数都是为自身火腿肠的生产进行原料储备,因此也并无长距离的运输。

冷鲜肉中,一方面我国冷链运作并不规范,全程冷链比较难达成,另一方面,我国在产成冷鲜肉的过程中与国外的标准电击式“冷鲜肉”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其运输半径一般也在300km 以内,无法形成远距离运输。

整体而言,猪肉的冷藏运输中,长距离运输占比极小

总消费 1200 万吨约  冷链700 万吨白鸡:冬季为旺季,集中度较低、山东产量偏大,全国集中度较低,消费则较分散:

需求特点:猪肉鸡肉为消费主体,鸡肉占比不断上升

根据2011 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的肉类中,猪禽肉占到了接近90%的比重,而牛羊肉占比则相对较小。因此,我们主要分析猪肉和鸡肉两类;

近年来,我国肉类消费中,鸡肉占比不断上升,在绝对值上,相对于1992 年,增长超过一倍;在百分比上,也由20%增至30%。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畜牧结构上的变化(供给变化),另一方面与日益开始提倡“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的趋势有关系(需求变化)

供给:集中化程度低的肉鸡养殖行业

在肉类中消费量排名第二,鸡肉是禽类中的主要肉类。2008 年我国鸡肉产量达到1105.4万吨。其中山东、广东、广西、江苏、辽宁是肉鸡的生产大省,这五个省的鸡肉产量占到全部产量的64%

我国肉鸡养殖的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程度也较低。虽然集中度逐年上升,但肉鸡出栏量在10000 只以下的养殖场依旧占到了70%左右;

白鸡大多数为冷冻肉,但产销地临近,运距运输较少

我国肉鸡主要分为两种: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其中黄羽肉鸡相对白羽肉鸡肉质更为鲜美,售价也更高,但是生长速度更慢,饲料转化率也不如白羽肉鸡。

在冷链运输中,只有白羽鸡涉及冷链运输,黄羽鸡大部分都是以活鸡运输的形式进行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交易。而白羽鸡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屠宰后以分割冷冻鸡肉形式销售给快餐、商超及大型食品加工业等。

我国每年的肉鸡产量中,约有40 亿只白羽鸡和30 亿只黄羽鸡,其中40 亿只白羽鸡大多数都是以宰杀之后冷冻肉的形式进行运输。但是鸡肉在冷冻之后仍需要满足一定的保温条件,因此,冷冻鸡肉基本也均是在产地附近流动,远距离运输很少

总消费 5120 万吨;冷链约580 万吨 冻水产、冬季为旺季、集中度低、基本产于沿海,山东、辽宁、浙江三省是主要产区,消费也是从东部沿海区往内陆递减

供需分析:冷链运输以冷冻水产为主,产地以东部沿海为主

我国海产品市场规模在2010 年已达到2800 万吨,大概占到我国水产品总量的50%。在海产品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高端产品: 海参鲍鱼等产品,这一类产品多以干货的形式进行运输,不涉及冷链运输;

低端产品中的非冷冻产品 :以蛤蜊、蛏子、非冻虾为主,这部分产品的属地属性非常高,主要运输方式为“箱车+海水+冰块”的运输方式,这也不属于现有的冷链运输范畴

低端产品中的冷冻产品 :以冻鱼、冻虾为主,除了一部分产品以“泡沫箱+冰块”

的方式进行运输,另一部分产品属于冷链运输的范畴

发展趋势:随着冷链水平的提高冷链运输空间或将加大

受人民消费习惯以及冷链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海产品长距离冷链运输需求较小。

消费习惯上,我国海鲜品的消费以沿海地区为主,而这一消费量刚好与产地契合,因此无法产生长距离的冷链运输,销往内地的海鲜以冻虾为主,而这部分的量也并不大。

冷链发展水平上,我国冷链配置还并不完整,运输损腐率大,而成本却高,但是现有冷链需求的海产品均是相对低端的产品,对价格敏感性大,这样一来,远距离的冷链需求就进一步被压缩了。

随着冷链水平的提高,产业链的完善以及成本的降低,“箱车+海水+冰块”以及“泡沫箱+冰块”的运输方式可能会进一步被冷链运输替代,可能为未来的冷链需求提供空间

总消费 19200 万吨、冷链1000 万吨、冷鲜水果、夏季为旺季集中度低非常分散、公路运输主导

1)行业特点:生产分散,流通链条复杂

我国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历年来增长稳定。以水果为例,从2004 年起基本稳定在6%左右的年均增速。现有水果市场规模在20000 万吨左右,蔬菜市场规模在60000 万吨左右。

从人均年消费量上来看,我国蔬菜水果的总消费市场规模也基本与人口数量一致变化,人均消费量基本在小范围内波动,历年来变化较小

将我国果蔬行业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我国果蔬行业有以下几大特点:

小农经济,生产非常分散,且销售渠道上以农贸市场为主,超市销售渠道占比较小;

加工业不发达,果蔬加工比重小,加工增值较小;

果树运输损耗率高

小农经济,生产非常分散,且销售渠道上以农贸市场为主,超市销售渠道占比较小

我国农业长久以来以小农经济为主,在果蔬上更是处于全国分散全国均有产地的状况。销售渠道上,农贸市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菜市场”,占据了销售渠道的绝大部分,而超市销售比例不足30%。

相比而言,美国农产品通过现代零售渠道抵达消费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

总消费 60200 万吨、冷链3000 万吨;冷鲜蔬菜、夏季为旺季、集中度低非常分散、公路主导

加工业不发达,果蔬加工比重小,加工增值较小

在加工业方面,我国果蔬加工比例仅占10%,加工增值仅为1:1.8。而在发达国家,果蔬加工比达到80%。美国有超过一半的果蔬是专为加工而生产的,加工增值在1:3 到1:4 不等。

果树运输损耗率高

我国产地非常分散,销售终端(农贸市场等)也较分散,使得我国农产品产业链较复杂,包括层层收购、批发、分销等。而产销衔接的不紧密,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产业链参与者之间的运作相对独立,使得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低下,加上采后处理和产地基础设施跟不上,损耗率高达25%~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总量247.7 万吨、冷链247.7 万吨、速冻面食、冬季为旺季、集中度较高,大小企业共分天下、较分散,全国布点多、公路主导、铁路辅助

速冻食品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冷链技术的发展,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从2003 年起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2003 年,我国速冻食品制造企业为106 家,而截至2011 年,我国速冻食品已经发展到了252 家。

而从速冻食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看,也从2003 年的41 万元发展至2011 年的547 万元,从2006 年至2011 年来看,复合增长率接近30%

中日美比较:我国速冻食品行业有何特点?

以下从食品品类、企业集中度及产品差异化程度、销售渠道以及人民消费习惯来比较中日美三国速冻食品行业的特点

中日美均是以速冻调理食品为主,中国更偏为单一的速冻米面食品,日本和美国相对品类更为丰富

速冻食品分为四种 :速冻果蔬,速冻肉类,速冻水产以及速冻调理类,其中,速冻水饺、汤圆等米面类食品属于速冻调理类食品。

我国速冻食品中,绝大部分属于速冻米面食品,除了很少量的火锅料、速冻果蔬等,各式各样的糕点面食占据了主要市场。而我国速冻米面食品品种也相对较少,中国的传统米面食品占据了大部分,产品线不超过100 种。从我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产商——三全食品的收入结构也可以看出我国速冻米面食品较为简单的产品线。

由于产品品类有限,同质性较高。龙头企业产品替代性强,价格竞争不可避免

反观日本,日本有着超过3000 种的速冻食品。从日本冷冻协会2009 年的数据来看,非速冻调理类食品占到所有速冻食品的16%左右

速冻调理类食品也是日本的最大速冻食品种类,但种类相对比我国丰富得多。如在炸品上,就分为炸可丽饼、炸虾、炸鱼、炸牡蛎、炸鸡、炸猪排等多品类。

在美国速冻食品的品类超过两千种,其中占比最大的依旧是速冻调理食品,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在不考虑速冻冷饮的速冻食品中,速冻调理食品大概占到63%(包括餐饮速食和土豆制品)

中国速冻米面市场“大小企业共分天下,大企定位全国,小企稳守区域”,企业间

产品品类有限,同质性高;日本集中度与我国相似,企业之间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

美国市场高度竞争,企业之间产品差异化很大。

由于我国速冻米面食品市场较低的进入门槛,以及稳健的市场增长,我国速冻米面食品制造企业近年来整体上看一直稳健增加,2011 年我国已经有252 家速冻食品制造企业了。

由于速冻食品的龙头企业(我国一共有四家)在技术上和资源上的壁垒,在市场占有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前四家总共占据了我国超过60%的速冻米面食品市场,其中最大的一家三全占据了近30%的市场份额

由于集中生产、全国配送的模式成本较高,加上我国冷链资源有限、效率不高,因此给与了很多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的区域性企业生存空间,同时,在短期内,这些企业也依旧存在生存空间。于是造就了我国速冻米面食品市场“大小企业共分天下,大企定位全国,小企稳守区域”的局面:

与日美相比,我国业务渠道发展较为滞后,零售渠道占9 成以上在销售渠道上,我国的速冻食品市场非常依赖零售渠道。根据数据统计,仅有5%的比例供应给餐饮业,业务市场占比只有10%左右,而90%左右均是依靠超市的零售市场进行销售。(业务市场指非超市零售,而是用于餐饮业、集体购买等)

美国和日本的零售渠道和业务渠道则都较为发达。在日本市场,业务市场占比超过60%,即超过60%的速冻食品用于快餐和团体伙食等。美国,根据2005 年的统计数据,在包括饭店、自助餐馆、医院、学校等业务市场上,速冻食品的年销售额占行业的2/3

美国人对速冻食品的人均占有量远超过中国

消费习惯上,由于美国人花费在烹饪上的时间要远远低于中国人,也因此,速冻食品在美国更为盛行,也更符合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在人均占有量上,美国人的人均年消费量达到近60 公斤,而中国人的人均年消费量还不到10 公斤。

3)发展趋势:需求有望持续增长,但长距运输需求可能减少

产地向消费地转移减少了未来远距运输需求,而“大小企业共分天下”进一步巩固这一趋势

河南一直以来都是速冻米面食品的生产大省,基本上超过七成的速冻米面食品均是在河南产出,这一集中化产出也是我国速冻食品远距离运输的主要需求来源

河南之所以是速冻米面食品的生产基地,有以下几个原因:

农产品资源丰富。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铁别是夏粮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市场优势明显。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本地加上周边内需市场巨大。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食品消费总量稳步扩大,商品型消费增强,速冻米面食品工业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空间;

区位优势突出。河南地处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辐射四周,已初步建成发达的物流通道,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的最佳运输半径;

要素成本较低。河南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原料、能源等成本相对沿海省份也普遍偏低,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但是,由于远距离配送带来的物流成本的增加,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存货周转率的降低,“集中生产、全国销售”的经营模式已经悄然开始发生改变。下面以速冻食品龙头三全为例,介绍产地向消费地转移的情况。

三全开始转变其“集中生产、全国销售”的模式,转向“产地销”模式。三全是以郑州为生产中心,产品辐射全国销售

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是速冻食品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消费水平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重视。只有当多数消费者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高于价格的首要地位时,冷链的规范发展才有望获得空间。否则一眛追求成本的情况下,规范运作的冷链企业难以与不规范的企业相抗衡,冷链行业也难以获得合理回报,行业行业运作不规范、良莠不齐的现状难有改观

总消费 3781.5 万吨、冷链1200 万吨巴氏奶、春冬为旺季、生产集中度低,加工集中度较高、南少北多,且南方需求较大、公路主导

奶: 行业特点:常温奶优势明显,冷链需求有限

我国奶制品市场总量在4000 万吨左右,鲜奶制品有狭义上的UHT 奶(不包括常温酸奶),巴氏奶以及酸奶;

在奶制品中,液态奶占据了主要部分,除去奶粉等常温运送的固态奶制品,奶酪等典型的固态产品占比不足8%。

而在液态奶中,我国又以UHT 奶为主(广义上包括了常温的酸奶),市场份额超过70%。比较乳业发达国家的常温奶和冷藏奶我们可以发现:UHT 在欧洲一些国家发展较好,而冷藏奶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而UHT 奶占主导地位的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冷藏奶占比之所以较小,也是因为这些国家原料奶生产过于集中,而消费市场又远离生产中心,长途运输的冷藏奶供应链非常昂贵。在UHT 技术发明之前,美国和澳洲的冷藏奶供应链已经非常发达,而法国、西班牙等地却还不完善,因此UHT 奶逐渐占据市场主体

供需分析:供给南少北多,产销分离催生长距离运输需求

我国奶制品消费较多的地区大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以及南部沿海地区,然而在奶制品产量上,我国南少北多的情况非常明显。由于南方气候炎热多雨,奶牛发病率高,奶牛饲养业主要集中在北方

产销的分离催生我国奶制品的长距离运输需求,但是我国液态奶的长距离运输以UHT为主,冷藏奶占比非常少,下节将分析具体原因

发展趋势: UHT奶主导地位暂难撼动,冷藏奶运输限于城市配送

从奶品质量、企业推广、产奶大省的冷藏物流能力以及消费结构上看,短期内我国发展出完善的覆盖全国的长距离奶制品冷链较为不现实,冷藏奶更多偏向于大城市的区域性配送。

奶品质量决定了短期内UHT 奶的主导地位

美国的奶制品行业是随着奶牛饲养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与美国不同,我国奶业的发展领先于奶牛饲养业,奶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推动奶牛饲养业的发展。因此,奶牛饲养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奶制品行业发展。

而由于我国奶牛饲养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在原料奶的采集过程中,原料奶受污染程度较高,卫生质量和食品质量难以保证,这样以来就无法达到乳品加工的要求,因此用于巴氏奶加工是不现实的。也因此,这些原料奶就多用于企业高温杀菌,并添加相关添加剂以保证奶品质量和卫生,生产出UHT 奶。

而奶牛饲养业是一项高投入且耗时长的工程,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短期内UHT 依旧会是液态奶的主导产品。

企业层面考虑,UHT 奶保质期长,容易形成大品牌,方便在二线城市、农村地区推广。

相对于巴氏奶5-10 天不等的保质期,UHT 奶的保质期一般可以达到两个月以上,欧洲国家的UHT 奶的保质期甚至可达到4-9 个月。不仅由于保质期的问题,在运输要求上,严苛,一方面这对我国冷链物流的要求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奶品成本、降低灵活性,因此,UHT 奶更适于现在大企业推广的需求。

从奶制品产量的地理位置分布上,我国奶制品的冷藏供应链发展也不足以支撑巴氏奶的全国性运输。

我国奶制品产量上南少北多,进一步细化产地,我们不难发现,在产量最大的十个省中,很多省(例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宁夏)的交通不便,冷链物流发展更加滞后,全程冷链覆盖(运输-仓储-运输)难度较大。且这些地区人口分散稀少,冷链物流回程货需求不大,进一步抬高了物流成本。对比国外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产销分离的法国、西班牙等地,UHT 奶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

冷链物流覆盖全程的能力在我国也需要长时间的大资金投入,因此,短期内看,运输条件也无力支撑巴氏奶的全国性运输

消费结构上,我国奶酪、黄油等固体奶制品较少,对远距离运输贡献有限、从饮食习惯上,我国奶酪、黄油等固体乳制品的消费较少(不足整个奶制品的8%)。

但是与鲜奶和酸奶相比,这部分乳制品保存期长,装卸方便,因此运输半径较长,是奶制品铁路运输的主要需求来源。

从这个角度上考虑,相对于欧美,我国奶制品铁路运输需求有限。

4)奶源质量逐步改善或为冷藏奶的发展提供空间

之前已经提到由于我国奶业产销地分离、奶品质量不高、冷链建设落后等原因,大规模发展冷藏奶并不现实,UHT 奶在短期内将依旧主导市场。但是长期上来看,随着我国奶牛饲养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对奶类冷藏的控制能力的提高,我国冷藏奶市场或有可能取得一个发展空间。

近几年随着主要乳品企业加大了奶源建设和控制,我国奶品质量有望逐步好转

冷链覆盖率低短期内难见改善

产地消费地接近直接决定了冷链运输的需求小

我国新鲜果蔬由于腐损率高(超过25%),运输半径非常有限,产地一般靠近消费地。上述特征直接减少了冷链运输的需求,而长距离冷链运输需求则被进一步压缩了。

以北京为例,基本上全年70%以上的蔬菜都来源于周边的供应圈,所需冷链运输非常少。下图是一年四季北京蔬菜来源地结构情况

全国范围看,中国的季节性蔬菜运销基本可以概括为“五圈”、“两基地”,这样的布局也使得消费地的季节性蔬菜需求主要由周边地区供应满足,远距离运输需求很小。

其中“五圈”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蔬菜供应圈;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蔬菜供应圈;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的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蔬菜供应圈;以“香港—广东—深圳”为中心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蔬菜供应圈。

西安、成都在内陆的运销圈中处于中心地位,围绕这两大中心形成了内陆蔬菜供应圈。“两基地”是山东蔬菜集散基地和“河北—北京”蔬菜集散基地。这两大“基地”依靠强大的吞吐能力,对其他运销圈发挥调剂作用;

新鲜水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且往往与夏秋工业活动旺季“撞期”,铁路运输很难

批到车皮。公路运输具有天然优势。

抛开运距不谈,即便有了长距离的冷链运输需求,新鲜水果的季节性也是铁路冷链运输的一大难题。

从饮食习惯看,我国的蔬菜种类多样,多数是保鲜难度较大的“青菜”;而西方人主要食用蔬菜集中于生菜、芹菜等几种沙拉常用菜,保鲜技术成熟,生产规模较大。

果蔬加工业发展水平低,降低了果蔬运输半径。

一般而言,蔬果加工后产品保质期大幅延长(几个月甚至1~2 年),因此运输半径增长,季节性不再明显,更加适合铁路运输,但我国蔬果加工业不发达,且由于防腐剂的普遍使用,压制了冷链在加工蔬果的运输、储存需求。

从成本角度看,即便在美国,冷链物流成本也是很高的。中国高货值果蔬占比非常小,人们对果蔬价格依旧敏感度较大。

即便在冷链物流发展较完善的美国,物流成本也是较高的。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蔬菜、水果的平均农场收购价分别约是终端零售价的26%、28%。也就是说,零售价比收购价贵了近4 倍

中国尚不完善的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导致冷链效率以及成本都会更高。如此一来,冷链运输的新鲜蔬菜的价格更为“高货值”。而中国“高货值”果蔬产品现在基本存在于大城市的少数超市,占比非常少。大多数的果蔬消费群体相对却具有较高的价格敏感性,因此这也降低了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

我国果蔬供应链条中各环节参与者的利益诉求不同是冷链运输率低的深层次原因。

在美国,果蔬冷链发展得非常完善,从农场到终端的物流环节一般由专业的农业合作社负责运作,农场主通过参股农业合作社分享增值收益。不仅如此,农业购销合作社市场占有率很高,化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如新奇士橙农协会每年销售量占美国柑橘产量的近一半,在与零售商销售时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但在中国则不同,靠近采购地的参与者如乡镇批发商的批发价非常低廉,也分享不到主要增值过程。对他们而言,只需要增加一些采购量就可以平衡腐损对货量影响,没有必要投资昂贵的冷链设备。另一方面,蔬果的季节性强,年产量波动也比较大,冷链设备特别是冷库的产能则较为刚性,盈利情况难以得到保证。由于我国蔬果种植者对市场情况了解有限,生产计划的制定往往滞后于市场;而在收成较好的年份,又由于信息不对称常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农产品价格变动非常剧烈。

美国的农业购销合作社在解决蔬果年产量不稳定的情况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每年合作社都会对需求进行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如果产量好于预期,合作社会利用资源积极拓展出口等其他销售渠道,维持蔬果产品价格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

供需分析

饮食习惯限制冷链需求,短距离运输主导

进出口肉类较少,自产自销为主

猪肉方面,2011 年国内猪肉产量6617 万吨,进口量46.7 万吨,出口8.1 万吨,进出口分别占比0.71%和0.12%。在猪价高点的2008 年和2011 年猪肉进口出现大幅增长,其他年份均保持稳定。

而鸡肉方面,国内肉鸡总产量超过1100 万吨,而进出口值均未超过12 万吨。

因此,国内猪肉鸡肉消费均是以自产自销为主。

整体看来,喜食“热鲜肉”限制冷链物流需求

在我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使得猪的饲养分散在千千万万家农户,规模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这也是与中国人喜食“热鲜肉”的习惯相辅相成的。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热鲜肉的口感,因此对冷鲜肉的其它的口感感到抗拒。不仅如此,人们也并没有认为冷鲜肉应该比热鲜肉贵,因为热鲜肉对于国人而言,也是“新鲜肉”,因此并不愿意为冷鲜肉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冷鲜肉在成本上,本身就比热鲜肉要高,供给方也没有动力生产冷鲜肉。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热鲜肉占主体

从产量看,我国2010 年冷冻肉产量仅369 万吨,冷鲜肉达到2000 万余吨,占比约20%。 热鲜肉消费量占比接近75%。

需求季节性压抑了长距离运输中的铁路运输

从我国月度冷鲜肉数据不难发现,尽管从全年看来,1 月至12 月冷鲜肉消费逐渐上升,但是分季度对比看来,冬季是冷鲜肉和冻肉消费的旺季,而6 月前后一般也会出现季节性高峰。需求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

现在零售渠道为主的现状决定了现代商超的发展对速冻食品销售的巨大推动作用,

未来餐饮业的发展或成为速冻食品冷链的新增长点

由于目前我国超市零售占据了速冻食品销售渠道的90%,因此目前正迅速往二三级城市以及农村渗入的连锁超市是短期内速冻食品销售的推动力。

长期来看,连锁餐饮的发展或将带来速冻食品的新增长空间。根据日本和美国的经验,业务市场对速冻食品的依赖度是很高的,原因在于规模化生产的速冻食品能够大幅度降低餐饮企业的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以服务同一个客户的时间考虑),同时劳动流程的简化也有助于快餐业的拓展。

因此在快餐业发达的日本和美国,速冻食品的业务市场销售都占到大于零售市场的比例。

但餐饮企业由于自身定位不同、饮食风格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特征或较为明显,是提供同质性服务的第三方冷库难以满足的。以麦当劳和夏晖的合作为例,麦当劳要求物流服务商提供除基本的食品保存、配送外的许多增值服务,如信息处理、存货控制、贴标签贴标签、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等,并愿为之付出相应溢价;

例如,为了满足麦当劳冷链物流的要求,夏晖公司在北京地区投资5500 多万元人民币,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达12000 平方米的多温度食品分发物流中心,其中干库容量为2000 吨,里面存放纸杯、包装盒和包装袋等不必冷藏冷冻的货物;冻库容量为1100吨,存储着派、薯条、肉饼等冷冻食品;冷藏库容量超过300 吨,储存生菜、鸡蛋等需要冷藏的食品。冷库为麦当劳量身打造,符合其冷链物流标准,涵盖温度纪录与跟踪、温度设备控制、商品验收、温度监控点设定、运作系统SOP 的建立等领域。显而易见,不是所有餐饮企业都有类似麦当劳的高需求,因此虽然夏晖能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餐饮企业不一定愿意为之付出溢价

附录1 冷链主要品类流通渠道及物流渠道

以下分别用图表示果蔬、肉类、奶制品、速冻食品以及水产品的流通渠道和冷链物流。

果蔬

猪肉

肉鸡

奶制品

速冻

水产品

水产品冷链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中国进口肉类20年》将由中物联冷链委、优合集团研究院隆重发布

下一篇: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禁售无证肉类、……最新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指引来了!

相关推荐
  • 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消费”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链专列启运 特色水果“走
  • 餐饮冷链的特点有哪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静宁县威戎新区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 深圳冷库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库仓库出租信
  • 江苏银宝集团举行冷链物流仓储项目专家评审
  • 2023冷库论坛:绿色节能成趋势,冷仓布局正回归
  • 投资15亿元 麻阳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