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冷链报告】贵州省全程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7-21 06:37:13来源:admin01栏目:冷链新闻 阅读:

 

来源 |美篇 原创作者:科菲

友情告白 | 精选编发仅为学习交流

1、引言

1.1 本报告涉及的范围和重点:

冷链物流及全程冷链从内涵上讲其实同述一义。“全程冷链”,是针对于“伪冷链”在国内冷链行业生产实践中的普遍存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有别于现实中一些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的变通措施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冷链物流标准化的重视和强调。

相较于传统物流,冷链物流在国内的运营从诞生到普遍推广应用的时间较短、范围也较窄,这是由于冷链物流要求的技术高、成本高,以及所配套的政策法规、标准条件较为严格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经济层面上讲,冷链物流全面运营的基础是需要有较好的经济状态和完善的市场管理环境,若这两个条件欠缺将导致冷链运营的不充分,并为“伪冷链”的产生提供基础。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东西部经济发展极大的差距,沿海发达地区,有的省份的GDP甚至超过了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如广东省2016年GDP1.2万亿美元,排在世界各经济(国家或地区)的第14位),天津市人均GDP(2694美元)相当于捷克的经济水平;而在中国西部,如贵州省人均GDP(5006美元,2016年数据)则相当于伊朗,全球排名98位。足可见我国各省经济水平的差距,以及我省经济的落后。

由于冷链物流涉及的主要是食品(也包括药品、花卉等),在流通过程中需要通过冷链保证其营养、新鲜度,必然付出较高的物流成本代价,因此其需求必然需要较好的经济基础来支撑。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而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我国及我省在冷链的运营上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不足,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在质量上也不乐观,断链、伪冷链的情形较为普遍。

因此,本报告针对全国全程冷链物流标准化普遍不好的现状,重点侧重于对贵州省断链、伪冷链的调查,通过深层原因的挖掘,提出全程冷链物流标准化应用推广的对策要点。

1.2 全程冷链物流标准化的意义

相对于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冷链物流对于在农产品保鲜,保护好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的前提下,扩大物流半径,服务好更广大的消费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

在技术层面:

——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

——尽可能保持营养值

——抑制细菌生长

——对商品外观(如色泽、形状)不造成损坏

经济及社会层面意义:

——降低产品损耗

——为新零售业发展提供交付的可能

——促进反季节销售

——提升客户满意度

——促进产业发展,尤其是扩大产品的销售半径

基于冷链物流对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任何不按照冷链的标准进行运营的行为都将可能导致如上价值不能实现,因此,本报告从冷链物流标准的应用方面,解析伪冷链和断链的产生的原因,并着力于提出对策。

2、冷链、伪冷链、冷链物流标准化的相关理论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近几年快速发展,相关的物流标准有但还不成系统,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且在行业管理中并未得到高度重视。

针对冷链运营的主体单位的不同,全程冷链分为一段式、两段式和多段式冷链。具体而言是指在冷链运行的环节中,是由一家还是多家运营主体对冷链运营的效率和质量负责。

一段式冷链是指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采摘以后进入冷链,全程都由一个运营主体进行冷链物流,直至消费者终端。由于冷链责任主体单位无论从销售到物流都很明确,且所有的衔接环节可控,因此在全程冷链中,最有可能做到标准化,保证冷链环节不断链;

“二段式”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即干线+城市冷链配送公司和宅配进行组合。是依托城市间干线冷链运输,以城市冷库为节点,配合“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配完成配送。期间会在城市冷库中间环节发生产品产权的转移,以及物流实施主体单位的变化,且中间交付环节发生了脱节,在缺乏冷链动态监控和流通溯源的前提下,责任很难界定。

多段式与“二段式”冷链物流基本类似,农产品在交易和交付上发生了更多的主体变化,涉及到的第三方物流主体单位更多,各自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模式下,产生“伪冷链”和“断链”的几率更大。

所谓冷链的断链是指在冷链过程中,部分环节完全失去了温湿度的控制,尤其在运输及装卸环节容易出现。

“伪冷链”是指生鲜食品在运输途中,不采用承诺的全程冷链运输,而是使用冰袋、干冰、棉花等降温措施进行“保温运输”,中途商品甚至被常温放置;还有一种情形是用冷藏方式代替“预冷”,总的说来,“伪冷链”并非完全失去温控,但达不到冷链过程中严格的温控标准。

尽管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了不少的冷链物流的标准,据由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的《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7版)》统计,涉及到农副产品与冷链物流的标准共计146个,但总体来看还不具有系统性,在一些环节上还有盲区。

这些标准可以分为四类,包含了冷链的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信息标准。

为了更好地阐述冷链物流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本报告把冷链环节解构如下:

——产地预冷

——低温存储

——装卸、包装(加工)

——冷藏运输

——保温配送

——终端保温

以便从分解后的环节中逐一分析可能存在断链和伪冷链的现状及原因。

3、贵州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脱贫攻坚工程的深入实施,生鲜农产品的下行流通量和本地产量快速增长,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加,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冷链物流需求大幅增长

贵州省结合山地农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全国主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辣椒、马铃薯、柑桔、猕猴桃、麻羊、香猪、乌骨鸡、野桂花蜜、特色渔业、茶叶等,均是我省近期特色农业的亮点,其中辣椒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居全国首位;茶园面积达到696万亩,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56.4亩,位居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第二位。2017 年全省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量约为 2300万吨,其中本省自产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量约为 1500 万吨,外地调入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物流量约为 800 万吨。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全省“黔货出山”战略的实施以来,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推动全省基本形成以冷链仓储为主,冷链加工、运输、配送及其配套服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截止 2017 年底,贵州省冷库库容约 75 万吨,冷藏车约700辆,2017年贵州省以贵阳、六盘水、黔南三个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面向全省重点启动了22个冷库建设工程,包括 1个库容 10 万吨以上的大型冷库和 7 个库容1 万吨以上的大型冷库。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近几年,贵州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在农产品生产,积极推广先进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技术;在运输环节,大力推动运输车辆从单一向高温、低温、常温“多温层”冷藏车发展;在储藏环节,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装卸和搬运机械化;在信息技术方面,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正在加快完善。

——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长期以来,贵州省冷链运营企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近年来贵州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呈现多种形式的发展业态,初步形成了以冷链运输、仓储和批零配送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至 2017 年底,贵州省已建一定规模冷库的企业有 230 家,自有冷藏车的企业共 107 家。涌现出如贵州省物资集团、省供销集团、贵阳农投集团、遵义铁投集团等国有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开始面向全省完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

——冷链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日益改善

近几年,贵州省相继出台了《贵州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贵州省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贵州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工作实施方案》和《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 年)》等文件,加强对全省冷链物流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发改、商务、财政、交通、农业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投入,开展了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强化冷链物流监督管理,为全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虽然贵州省冷链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贵州省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冷链运营质量不高、冷链“断链”情况还比较严重,与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具体体现在:一是农产品冷链运输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处于常温状态下运输。据初步统计,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部分果蔬、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二是总体规模偏小,不能满足贵州省的农产品外销和本地消费需求,全省2300万吨的冷链物流量与冷库库容75万吨,以及700台冷藏运输车,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三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贵阳、遵义、六盘水地区发展较快,黔西南、黔东南以及个别县区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着部分区域冷库冗余,而大多数地区冷库严重不足的局面,影响了我省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产地冷库严重不足,大多数农产品未经预冷处理即进入流通环节。四是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专用装备较为缺乏,冷藏气调库数量不足,现代化物流装备还很欠缺。五是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冷库运营效率不高,相当一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投入少,可视化的全程冷链动态监控平台只在少数企业得到应用,全程冷链总体程度不高,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低,管理手段粗放。六是冷链物流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及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冷链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冷链运营企业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七是冷链标准化程度不高。

4、我省冷链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贵州省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经过对贵州省大部分冷链企业的调研,发现我省冷链产业基础薄弱,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不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冷链基础设施,尤其是小型冷库的建设标准绝大多数都没有按照《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设计建设,如在月台高度、层高、隔热材料、制冷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在冷链物流的管理和作业流程上,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的企业占比不大;

——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上,由于标准的缺失,没有依据;

——在冷链物流信息标准上,严格说,基本没有采用相关的信息化系统管理; 

——冷链标准化意识不足;

4.2 全程冷链主要存在的问题

4.2.1 产地预冷阶段

产地预冷对所有需要冷链的果蔬、肉制品都很重要。

但在中国90%,贵州省基本上100%的产品都没有预冷,而是采摘下来后“该包装的包装,该进库的进库” 导致贮存果蔬容易腐坏。严格按冷链物流标准,食品预冷是冷链系统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贮藏食品的关键,对于果蔬类农产品是指从常温迅速降至所需要的冷藏温度的过程。可减少变质损失和减缓新陈代谢而迅速降低产品温度,除去田间热。并可使冷藏运输工具和冷藏库的冷负荷减少,使食品能进行远距离运输。

常见的预冷方式有冷水预冷、真空预冷和压差预冷。预冷方式的选择对食品最后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而这种预冷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直接进库。预冷可以延缓蔬菜后熟,防止腐烂,降低损耗。这也是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果蔬收获后腐烂浪费率为5%~15%,而在中国则达到30%~50%。以西兰花为例,如果经预冷,放架时间可延长7~10天,没有经过预冷,3天就会腐烂。预冷除了可以防止腐烂,降低损耗外,经过预冷的果蔬再经冷藏车运输,可减轻冷藏车的制冷负荷,降低运输成本。

对于猪肉制品,就是将刚刚屠宰的猪胴体,在-20℃的条件下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深层温度24小时内降至0~4℃,并在后续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使肉处于冷链控制之下,使酶的活性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确保了冷鲜肉的安全卫生。而且,冷鲜肉经历了较充分的解僵成熟过程,肉质变得细嫩,滋味变得鲜美。同时,冷鲜肉在冷却环境下表面形成一层干油膜,不仅能够减少肉体内部水分蒸发,使肉质柔软多汁,而且可阻止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延长肉的保藏期限。冷鲜肉的保质期可达一星期以上。而一般热鲜肉的保质期只有l~2天。再者,经过冷却“后熟”以后,冷鲜肉肌肉中肌原纤维的连接结构会变得脆弱并断裂成小片断,会使肉的嫩度增加,肉质得到改善。

而在调研组对全省农产品产地冷链的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从业者对“预冷”基本没有这个概念的认识,通常的理解只是对需要冷链运输的产品进行“打冷”,而通常打冷的做法是将采摘后的农产品堆放在保鲜库里进行制冷,然后在进行保温运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不同的农产品适合的预冷方式是不同的,通常根茎类产品以及较大外型的水果适合压差预冷,而叶菜类或者外形较小的水果适合真空预冷;第二,保鲜库与预冷库在制冷量上有很大的区别,通常后者的制冷量是前者的三倍,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带走农产品的田间热,完成预冷,而前者则无法在相关标准规定的预冷时间内完成。

调研组在息烽县考察时,发现一个位于乡镇的冷库,由于没有做预冷,且卷心菜不按标准堆放,而是随意放置在地面上,即使采取了制冷,却依然造成中间的农产品大面积腐坏,此案例较为典型。

对于冷冻食品,在调研组的调查中,还没有发现预冷的个案。

4.2.2 低温存储阶段

在调研中,考察组发现比较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冷藏库里缺乏相应的载具、货架置放产品,产品堆放的形式、高度都未按照相关标准执行,这样造成农产品的通风达不到相应标准,从而导致农产品即使在冷藏条件下也会产生腐坏;

——冷藏气调库技术储备不足,气调配比掌握不好。

冷藏气调库在我省不多,主要集中在单品产量比较大的地区,如安顺的梓涵、修文的猕猴桃产业园等,但因气调库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每一种产品的气调配比不同,也无相关经验可循,在标准制定上存在较大的空白,目前,仅有《水果和蔬菜气调贮存原则与技术(SB/T 10447-2007)》一项标准,且编制时间较早,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标准的缺失对于我省的气调冷藏库的标准化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冷库缺乏动态监控,大多数冷库没有安装温湿度传感器。

在低温存储环节,需要保证冷库的温度和适度得到适时的监控,以确保产品的温湿度变化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但我省大多数的冷库没有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完全靠人工巡查,这使冷链存在断链的隐患。

——在冷库的出入库作业上,大多以人工搬卸为主,效率低,且没有穿堂保护,造成冷库出现超出标准的温差变化,不仅不利于恒温的控制,也造成了较大的能耗。

4.2.3装卸、包装(加工)阶段

——装卸环节使冷链断链普遍出现,调研组发现,我省超过80%的低温库没有做封闭式月台,有的月台甚至缺乏遮阳(雨)的保护,多数的装卸作业在露天进行,完全处于断链的环境,最为极端的个案是,从沈阳运输过来的冻鸡,在烈日下进行人工装卸入库,且整个过程极为缓慢。

——许多中央厨房,在加工和包装的场地,也基本没有在零度环境下进行作业。

4.2.4冷藏运输阶段——冷运中,冰袋+棉被,泡沫箱+冰袋较为普遍,运输途中不打冷,直接常温运输。我省一些农产品的出省长途运输基本采用泡沫箱+冰袋的方式,如道真的包菜、安顺的韭黄;

目前国内现有大部分冷藏车是普通车或集装箱改装的,尽管显示温度达标,但实际与车厢内部温度不符。还有一些司机为节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关掉制冷机,快到目的地时再开机。再加之有些冷链运输的超载,直接导致冷藏车里的货物不能完全得到合适的温度。

——在贵州省,冷藏车辆据统计仅有700辆的拥有量,基本都是4.2M—9.6M的规格,不适合承担长距离冷藏运输,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要真正实现冷运过程的不断链,从设施的配置方面看就很难保证;

事实上即使从东北运至我省的冷冻食品,也大多采用了冰袋+棉被的“伪冷链”方式。

4.2.5 保温配送在生鲜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各类蔬果、冷鲜肉等不同品类货物,对保鲜所需的储藏和温度也都不尽相同,使用简单的冰块物理降温手段,很难全部满足保鲜需求。

以冷鲜肉为例,《鲜、冻肉运输条件》(GB/T20799)规定,将冷鲜肉从一个保鲜库运送到另一个保鲜库,或从保鲜库到零售商的过程中,运输时间少于4小时的,可采用保温车(船)运输,但应加冰块以保持车厢温度,时间长于4小时的,运输设备应能使产品保持在0-4度。

冷鲜肉假如始终处于0-4低温中,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都能被抑制,肉毒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但一旦冷链断裂,环境温度上升,细菌将会加速繁殖。

事实上由于城市交通环境恶化,优势很难保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送,这使得保温配送这个环节容易出现断链。如严格按照冷链标准执行,所有的冷链配送阶段也应该采用冷藏运输,由于成本原因,采用泡沫箱+冰袋进行保温已成为常态。

但是对于易腐坏的产品,如奶制品、水产品,这个环节变得非常的敏感,这导致我省的奶制品企业不信任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而采用自建车队进行配送。

4.2.6 终端保温在农产品销售终端,如商超、农产品集贸市场、水果专卖店,大多缺乏保温设备,尤其是果蔬产品,基本在脱冷状态下进行销售;对肉制品、奶制品和水产品则稍好一些,大中型商超基本配置了冷柜,或加冰进行一定程度的温控;

对日渐兴起的生鲜电商而言,由于社区冷柜配置基本不到位,即便配送公司采用了保温配送,送至消费者住址后,一旦消费者不在家,生鲜产品只能脱冷置放,这对生鲜电商而言,是其扩张发展的一个严重的瓶颈。

4.3 原因解析4.3.1利益的考虑食品冷链物流的要求严格于其他物流,产生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物流方式,这导致无论是农产品商贸企业还是冷链企业,在冷链物流的标准化方面投入上极为小心。

产地预冷库的配置是冷链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其闲置率及周转率不高,导致投入产出比上没有优势,尤其对于水果预冷库,其在采收高峰期时不堪重负,而在除采收期外的其他时间,则闲置不用,导致投入成本无法回收,这也是我省产地预冷库大量缺失的根本原因。

在冷藏运输方面,缺乏专业冷藏车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即使有专业冷藏运输车,由于驾驶员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再缺乏动态温湿度监控的条件下,也时有中途断冷的情形发生。

在低温存储环节,电费高,导致冷库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我省大型冷库的计费模式通常采用按平方.月收费,低温库标准在100元/月.平方米左右,由承租方承担电费支出,为降低成本,大多数低温库未采用封闭月台,并对穿堂进行温控,这使装卸、进出库环节出现“断链”;

对于终端保温,也由于同上的原因,市场管理方、商超大多为按标准为生鲜产品提供保温设备;而对于社区冷链终端,由于成本原因,出现冷链自提柜的空白。

对于农产品商贸企业来说,核算成本时没有按整体成本计算,只考虑物流成本,而不考虑货损、腐坏等未见成本,也使得甲方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压价,导致冷链物流未能得到足够的利润,使得冷链物流发展缺乏空间。

4.3.2 消费习惯、冷链意识、包装以及消费水平的原因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冷链并非刚性需求,消费者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并不认同冷链食品,或对冷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比如冷鲜肉,无论营养、口感还是保质期都远高于热鲜肉,但是由于消费习惯以及对冷链重要性的认可度不高,使得这个市场的拓展不尽如人意;

对蔬菜类产品,相对于水果类产品而言,其销售基本没有包装,且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这也是导致蔬菜类产品在物流及销售过程中脱冷情况更为严重,水果类产品,相对而言有较好的包装,尤其是高附加值且易腐坏的热带水果,通常在水果批发市场能进入冷库,批发环节脱冷的情形不算太严重。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州省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为冷链支付成本的空间有限,整个市场对冷链的需求不足,这也导致了冷链的流量不能扩大,冷链物流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了恶性循环。

4.3.4 技术、设备落后

许多食品流通企业或第三方物流在冷链环节上实力不济,技术和相应的设备老化,无法适应某些特殊食品的冷链要求;

贵州省2017年已运营的冷库数量仅有75万吨,且绝大多数分布在城市,其中万吨以上的冷库12个(大型冷库),共计46.6万吨,占冷库总容量的62.2%,主要为市场型冷库,分布在贵阳、遵义等主要城市以及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城;1000吨以下冷库94个(小型冷库),共计3.15万吨,占冷库总容量的4.2%,主要为产地型冷库,以及一些企业的自用冷库;

冷链标准化的实施主体主要依靠冷链运营企业。尽管我省大型冷库占比较大(62.2%),但我省冷链运营企业规模却普遍比较小,年经营额上千万的运营企业少之又少,因此这些大型冷库的运营模式基本都是包库出租,呈碎片化运营;对于小型冷库,数量多,更是零散,运营者的资金链较为紧张,无力在标准化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除了在资金、运营规模的限制,我省大多数冷食企业在冷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不够,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不懂冷链,这也导致了我省冷链在设计、建设和经营上的标准化程度不高;

4.3.4 政府和市场配套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对全程冷链的监管,在技术上存在空白,导致冷链物流标准化的推行缺乏监管。

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涉及到数千万的消费者,但整个食品冷链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尽管有一些国家、行业及地方的冷链标准,却并未上升至强制性标准,这导致严格执行冷链标准的企业成本高,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而唯利是图的小微食品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不采用冷链(或伪冷链)却获得极大的价格竞争力,整个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常的现象。

当然,技术的缺失也是政府无法对庞大的冷食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原因,一方面没有相关的强制性法规要求农产品(尤其是肉制品、水产品和奶制品)必须采用冷链物流,另一方面,由于冷链动态监控平台、食品流通溯源体系都尚未建成,使得监管部门心余而力不足。

5、全程冷链物流标准化应用推广的典型案例5.1省外优秀案例京东物流建立了从仓储、分拣、运输到终端配送的整套生鲜全冷链物流体系,依托于京东自建物流全国7大物流中心、166个大型仓库、4142个自提点和配送站,目前,京东生鲜冷链配送覆盖城市已达35个,其中,7个城市已实现“当日达”。

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商家全面开放冷链物流服务仅是开始,未来京东物流将继续在温控技术、大数据监测和跟踪等方面深入研究,优化配送工具,深入网点建设,帮助更多的商家解决生鲜电商冷链运输、宅配的问题。

从顺丰优选的案例来看,对于产地直供的产品,由于不用入库、直接使用顺丰航空运输,速度当然更快;且由于从原产地开始加入温控设备,商品更加保鲜;此外配送范围更广,用速度降低运输损耗,从而实现配送全国。

一段式全程冷链可更好地确保食品安全。通过顺丰冷运服务,岭南的荔枝可以在24小时内,从枝头直达北京消费者口中;生鲜电商在上海仓库的生鲜商品也可以被多批次、小批量送至其北京仓库。但是对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来说,上述两家企业的做法还是不可复制的。

还有一些大型超市与蒙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由蒙牛直接配送,利用蒙牛运输要求和运输工具直接到达超市的冷柜,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鲜奶变质,给超市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而影响蒙牛的信誉度。

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则是以外包方式完全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即夏晖公司。夏晖公司是麦当劳的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为麦当劳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满足麦当劳冷链物流的特殊要求,夏晖公司投资建立多温度食品分发物流中心。分为干库、冷链库和冷冻库,配有冷链冷冻保存设备及冷链运输设施,保质保量的向麦当劳餐厅运送冷链货物。

5.2贵州省内优秀案例

5.2.1 贵州佳航在甲方要求及监督下,贵州佳航采用甲方要求的标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冷库、配送实施动态管控,从而实现了冷链物流的标准化——这也是全程冷链标准化实施的一种模式;

为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佳航首先对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库房内配备有制冷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并根据冷库的容积、日常操作及所处地域等情况,还配备了通风换气设备、温湿度测定和记录仪、搬运设备等设施设备。并根据不同产品出库速度要求,配备了冷风幕、感应快速卷帘门和耐低温透明门帘。为保证冷库良好储存环境,地面全部进行硬化处理,确保库内地面不起尘不起壳。

——温度监控系统。为保证货物品质,佳航在库房靠近墙处和冷藏间的中部配备有温度监控传感器,其安装高度为不低于1.8m。建筑面积大于100㎡的冷库,温度传感器数量配置在2个以上,并具有远程监控功能。

——封闭式月台。冷库设置有控温月台及运输车辆对接的升降平台、滑升门和门套密封装置等。

——库区道路和装卸作业区场地全部硬化,能够有效满足配送车辆的通行要求和装卸配送等物流操作要求。

——功能性分区齐全。

a、设有封闭月台,分拣、加工、包装区,冷藏、冷冻贮存区。

b、不同温度的库房分区:冷藏区0-8℃,冷冻区-18℃以下。

c、特殊产品独立库房分区,如:生鲜类、清真食品、医药血浆等。独立分区库面积遵照节能和相互独立性原则,单库面积在200-500㎡左右。

这是冷链标准化的基础,缺乏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是无法实现全程冷链的。

在冷运阶段,佳航首先在强调冷藏车基本的标准配置后,通过物联网和信息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的管控力度;

——运输车辆为冷藏、保温功能的特种厢式货车。运输车辆性能、节能与环保、安全等均符合国家冷链运输标准车辆要求。

——配置车型:

a、城配车型:4.2米及以下车型;

b、支线(150-300公里以内)配选车型:5.2米,6.2米、6.8米、7.2米车型;

c、干线(300公里以上)配选车型:7.6米、8.6米、9.6米、13.7米,15米车型。

d、下面以城配标准主力车型为例。

——车辆有多温车。温区为(冷冻、冷藏、常温)。冷冻-18℃以下,冷藏0-8℃。密闭及隔热效果好,制冷系统和冷风循环系统良好。

——佳航所有冷藏车辆均安装有行使温度记录仪、含定位系统的行车记录仪、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如现接入的易流监控系统平台,能实时记录运输过程状态,并将定位时间、位置、车速、车厢温度等信息实时传回公司温控中心。

硬件要求:

车门有自动落锁装车,配送多温层货物时车辆必须配备侧门。

车辆制冷设备完好,车辆应配备温度显示仪, 便于在驾驶室内外随时查看。

车厢四边的结构有利于空气流通(车辆底部应配备导风槽), 距离车顶20~25cm出须标示冷冻冷藏货物装载限高线, 车门处必须配备垂挂式透明塑料条状门帘。

车辆需配备GPS及温度追踪设备(温度追踪设备需配有不少于2个温度探头),GPS端口可用。

在完备的冷藏车标准化要求后,佳航对整个冷链的作业流程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和管理: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不仅仅是制度管理,更是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

——储存信息化

a.库房配备有制冷系统、温湿度测定装置、自动报警系统等。且温度数据采集的有相应权限,能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b.当温度出现异常,自动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运输和配送信息化

a.配备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合理分配作业任务;

b.配备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能有效进行全程可视化温度监控。

c.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设定了冷链运输过程中不同温度探头的温度预警值、报警值。输车辆监控系统终端温度显示器应能显示各个温度探头的实时温度数据、制冷机状态。

d.车辆监控系统应能实时查看相关温度的情况,包括:

温度实况:可实时查看运输车辆温度、以及车辆的压缩机、门磁、引擎等状态;

温控明细:可查看同一辆车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全部温度数据;

温控报警明细:可查看监控系统内所有的温控报警实况,包括车牌号、报警类型;

报警起始时间、报警温度以及报警起始位置;

温控报警汇总:可查看同一辆车所有温度报警信息。

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能导出运输车辆的温度明细及位置等信息。

以上种种做法对确保全程冷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2.2 贵州农链亮点:通过构建贵阳市农产品供应链供配平台,使产业链上的种植基地、冷链物流、集配分拣中心到惠民、喜乐等连锁终端,在平台的监控下,实现全程冷链,这是典型的一段式冷链,从冷链体系的设计上就具备了较好的先天条件;

5.2.3 贵州乐世+合力商超

亮点:由合力商超与贵州乐世构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实质性的供应链,使覆盖全省的合力生鲜配送采用完整的冷链物流标准化。

其具体做法是引入了标准框作为载具,通过冷藏车运输,在交验过程中做到了“不倒框”的装卸,使装卸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断链的发生。

6、全程冷链物流标准化应用推广的主要工作内容

6.1 政府部门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尤其是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工作,从一开始就应得到高度重视,使得冷链物流的“数”和“质”同步协调发展,不能等冷链数量大了再去补标准化这一课,这必然会事倍功半;

6.2加强冷链意识的宣贯,培养冷链技术人才;充分发挥贵州省物流行业协会、贵州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行业商协会的功能,积极组织专家组,对冷食企业进行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宣贯,通过培训、论坛等方式为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培养冷链物流标准化专业人才;

6.3 冷链市场要产业化开发冷链仅只是农产品流通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效率和成本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的规模、流向的稳定,以及物流与销售体系的衔接,要做到全程冷链必须要求其与农产品的产业化相结合,同时自身的产业化与之匹配,方能使全程冷链得到刚性的市场需求。

6.4 冷链标准需要贯标,也需要针对性加强编制农产品冷链流通虽然有很多产品类的标准,但都未形成体系,大多数的冷链三方企业也在积极摸索和实践中,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尤其应重视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大全程冷链标准的编制和推行。

6.5 加大冷链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建设

尤其是冷链动态监控平台与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手段以保证全程冷链,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更应该从技术角度根本性地辅助实施,从而对全程冷链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6.6 加大冷链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将冷链的服务水平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不简单地拼成本拼价格,只有企业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全程冷链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加大冷链企业的内部管理力度和标准化建设,是冷链企业最终走向品牌化、规模化的必由之路。

6.7 对第三方冷链企业扶优扶强我省的冷链物流企业普遍呈现小散弱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应对第三方冷链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扶优扶强,逐步培育其一批市场的龙头企业,作为标杆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标准化发展。

6.8 加大冷链市场监管力

条件允许时,将冷链标准提升为强制性标准。随着全省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强,老百姓对于物质生活有着较大的质量提升的需求,同时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条件允许时,逐步将冷链物流标准提升为强制性标准,以确保人民的食品安全,和食品的质量。

7、对策建议

——重视科技作用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我省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一是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二是鼓励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

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省应尽快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冷链物流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并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出台相关政策

为了尽快推动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科技政策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并列入预算;加大国家的资助强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建设,在相关项目的建设中,给予优先支持。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建议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政府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在预算安排和工农业建设项目计划中,给予集中支持和倾斜;适当考虑冷链物流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包括低息、贴息、放宽还贷期限、放宽抵押条件、支持外资介入等。在产业政策方面:尽快理顺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成立协调组织,理顺科研、生产、贸易等部门的关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合理布局;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一体化发展。在贸易政策方面:鼓励、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采取有效手段和政策,扶持与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商标和品牌,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包括项目、设备仪器等硬件,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农产品冷链物流五年发展规划》将加速冷链物流市场的快速扩容,规划实施后,我省将增加150万吨冷库的能力,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中最大的市场,其消费市场远超工业方面的需求。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食用动物蛋白、奶制品和即食类方便食品,以及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中国对冷链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变得空前巨大。但在市场扩容的同时,区域性的分化也非常严重,在一些经济发达和靠洋沿海的大城市,国际性、区域性的盛会,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使得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链市场也有了显着增长。再如青岛和大连,作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虽然,区域冷链经济的崛起未必能代表全面的冷链物流产业的成长,但是其快速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END-

让坚持不懈的我知道热心学习的你在看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贵州双龙航空港要建“大冷库” 容量达30万吨

下一篇:【郑明冷库】郑明贵州现代化冷库投入运营

相关推荐
  • 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消费”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链专列启运 特色水果“走
  • 餐饮冷链的特点有哪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静宁县威戎新区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 深圳冷库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库仓库出租信
  • 江苏银宝集团举行冷链物流仓储项目专家评审
  • 2023冷库论坛:绿色节能成趋势,冷仓布局正回归
  • 投资15亿元 麻阳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
返回顶部